黑熊保育新書《未完的旅程》臺東分享會 黑熊保育故事感動全場

林業保育署臺東分署30日下午3至5時,與晃晃書店攜手於桂田喜來登酒店合辦《未完的旅程——一隻臺灣黑熊的人間啟示錄》東部首場新書發表會。本次活動吸引近200位關心野生動物保育的民眾參與,立法委員莊瑞雄、黃仁委員夫人王春梅女士、伍麗華委員總召邱守常先生、臺東縣簡維國議員,以及臺東縣政府文化處長李吉崇、地政處長沈碧恕等多位貴賓也共同出席,關注黑熊保育議題。
活動由南橫霧鹿國小(含利稻分校)布農兒童合唱團以傳統歌謠揭開序幕,悠揚的合音營造莊重又溫暖的氛圍,讓現場觀眾沉浸在布農文化與山林氛圍中。隨後進行座談,由書籍作者蔡惠萍、紀錄片導演顏妏如共同分享編號568號臺灣黑熊的故事與保育挑戰。
2022年5月,568號黑熊在異地野放後返家的途中遭獵人獵殺,結束了牠曲折的一生。這隻黑熊曾多次誤入人類聚落,歷經陷阱傷害與兩次野放,最終在返回原棲地大雪山的最後一哩路上遭射殺,此事引發社會廣泛討論與反思。
蔡惠萍副總編因觀看顏妏如導演的紀錄片《一隻臺灣黑熊之死》,深受片中布農族獵人以母語向黑熊道歉的場景觸動,決定撰寫本書,親赴關鍵地點進行深入訪談,最終完成報導文學作品《未完的旅程》。該書榮獲第13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報導文學首獎,去(113)年由聯經出版面世。
顏妏如導演分享,她曾考慮以「誰殺了這隻黑熊?」為片名,但最終選擇更內斂的方式呈現,因為568帶來的不只是衝突,更促成社會的反思與改變。她指出,過去許多獵人因擔心觸法,即使發現黑熊誤入陷阱也不願通報,但在568事件後,通報案件明顯增加,顯示社會逐步正視狩獵文化與生態保育之間的平衡。蔡惠萍表示,568事件中交錯著不同立場的對錯判斷,而她嘗試選擇以冷靜的筆觸呈現故事全貌,讓讀者自行思考。「你的殘忍,可能是我的生計。」;她強調,這起事件不只是人與動物的衝突,更是都市與部落、保育與生存之間的矛盾縮影。蔡惠萍分享,她曾循著568的足跡,親自走訪牠在人間最後1年半的行程,試圖拼湊出這隻黑熊的生命軌跡,甚至請教原住民巫師,想知道568回到山神身邊後是否仍相信人類。她提到,有位廣播主持人形容這本書是一封「寫給568的情書」,讓她深感認同。「這不只是寫給568的情書,也可能是山神透過568想對人類說的話。」唯有彼此理解,才能跨越山與文化的隔閡,找到人與自然共存的可能。
霧鹿國小校長郭惠珍則表示,學校過去曾有黑熊造訪的紀錄,此次活動讓學生更了解如何應對黑熊,以及人與自然共存的重要性;林業保育署臺東分署長吳昌祐說,這次很高興邀請到蔡惠萍副總編與顏妏如導演來臺東,與大家分享568的故事,現場也邀請到野灣東部野生動物救傷中心團隊成員及崁頂村紅石部落族人與談,透過分享書中所收錄的臺東在地案例,也希望能藉由多元對話,讓與會民眾能理解黑熊保育的生態意義,也能攜手合作營造人熊均安的友善環境。
近年來,臺東的山村聚落黑熊出沒頻率增加,黑熊逐漸接近淺山地區,如何讓民眾與牠們共存,是臺東分署持續努力的方向。分署積極推動黑熊救傷通報機制、改良式獵具換發計畫,以及臺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希望透過此次座談會,讓黑熊保育觀念深入民眾與孩童心中,共同守護臺灣黑熊。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331 15:29:09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