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熱傷害案例增 綠色和平籲勞工預防指引擴增
綠色和平今天表示,近3年成人熱傷害病例增加7成以上,高溫降低勞工生產力,也造成可觀的經濟損失,建議加速使用再生能源、熱危害預防指引擴大適用所有戶外工作者。
綠色和平今天召開「高溫衝擊經濟與勞工健康」記者會,呼籲經濟部應盡速提出高溫對整體經濟影響評估、要求企業落實綠電責任,以及勞動部應強化雇主再教育,擴大高氣溫戶外作業勞工熱危害預防指引對象。
綠色和平媒體與推廣主任林郁芳指出,依據勞動部「高氣溫戶外作業勞工熱危害預防指引」的推估標準,2024年六都合計的第三級以上熱危害時數為1796小時,比2022年的1148小時多出653小時。
綠色和平氣候能源專案主任方君維說,近3年19至64歲成人的熱傷害人數,從2022年的1622人,增至2024年的2829人,增幅高達74.4%;2022跟2024年的4至5月熱傷害病例,增幅更達82.5%。
至於經濟承受的損失,方君維說,以勞基法的「基本薪資每月2萬8590元」除以「每月工時174小時」,得到每小時薪資,再乘以六都的戶外勞工人數、三級熱危害時數,計算出六都潛在經濟損失,以高雄市新台幣118億6747萬8966元最高,加總粗估六都經濟損失397億元。
根據綠色和平提供的資料,美國有研究顯示戶外工作者每年因為高溫減少41個工作日、收入損失約5000美元;英國政府2023年發布報告估算,2020年高溫對勞動生產力的影響,導致53億英鎊損失,約占當年GDP的0.2%。
綠色和平認為,經濟部應設計有效對策,同時也應加速使用再生能源,不要再依賴火力發電。在確保勞工權益方面,應針對特定產業進行明確規範,涵蓋所有戶外工作勞工適用此指引,像是外送員、發傳單者等。
與會的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說,根據衛福部統計,自2014年至今,全年齡層每年超過2000人因熱傷害就醫,政府應加強輔導雇主進行保護措施。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教授楊孝友說,他的團隊研究發現,農民長時間在烈日曝曬下,因高溫與脫水,罹患慢性腎臟病的機會是非農民的2.12倍,氣溫每上升1°C,慢性腎臟病風險增加8%,台灣氣候濕熱,要特別注意非傳統原因慢性腎臟病的健康風險。
綠色和平今天召開「高溫衝擊經濟與勞工健康」記者會,呼籲經濟部應盡速提出高溫對整體經濟影響評估、要求企業落實綠電責任,以及勞動部應強化雇主再教育,擴大高氣溫戶外作業勞工熱危害預防指引對象。
綠色和平媒體與推廣主任林郁芳指出,依據勞動部「高氣溫戶外作業勞工熱危害預防指引」的推估標準,2024年六都合計的第三級以上熱危害時數為1796小時,比2022年的1148小時多出653小時。
綠色和平氣候能源專案主任方君維說,近3年19至64歲成人的熱傷害人數,從2022年的1622人,增至2024年的2829人,增幅高達74.4%;2022跟2024年的4至5月熱傷害病例,增幅更達82.5%。
至於經濟承受的損失,方君維說,以勞基法的「基本薪資每月2萬8590元」除以「每月工時174小時」,得到每小時薪資,再乘以六都的戶外勞工人數、三級熱危害時數,計算出六都潛在經濟損失,以高雄市新台幣118億6747萬8966元最高,加總粗估六都經濟損失397億元。
根據綠色和平提供的資料,美國有研究顯示戶外工作者每年因為高溫減少41個工作日、收入損失約5000美元;英國政府2023年發布報告估算,2020年高溫對勞動生產力的影響,導致53億英鎊損失,約占當年GDP的0.2%。
綠色和平認為,經濟部應設計有效對策,同時也應加速使用再生能源,不要再依賴火力發電。在確保勞工權益方面,應針對特定產業進行明確規範,涵蓋所有戶外工作勞工適用此指引,像是外送員、發傳單者等。
與會的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說,根據衛福部統計,自2014年至今,全年齡層每年超過2000人因熱傷害就醫,政府應加強輔導雇主進行保護措施。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教授楊孝友說,他的團隊研究發現,農民長時間在烈日曝曬下,因高溫與脫水,罹患慢性腎臟病的機會是非農民的2.12倍,氣溫每上升1°C,慢性腎臟病風險增加8%,台灣氣候濕熱,要特別注意非傳統原因慢性腎臟病的健康風險。
- 記者: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4日電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