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撤回ATAD 3空殼公司指令 控股架構實質審查壓力不減 勤業眾信:歐盟轉以DAC6與實質課稅原則加強監管 台商應警覺控股風險與合規挑戰

歐盟撤回ATAD 3空殼公司指令 控股架構實質審查壓力不減 勤業眾信:歐盟轉以DAC6與實質課稅原則加強監管 台商應警覺控股風險與合規挑戰
歐盟執行委員會於今年6月正式撤回《反濫用空殼公司指令》(Anti-Tax Avoidance Directive 3, ATAD 3)。雖然該指令未能完成立法程序,歐盟並未放棄監管低實質活動的控股公司(Shell entities),歐盟及其成員國正轉而透過現有機制,包括跨境稅務安排揭露指令(DAC 6)、受控外國公司(CFC)規則與實質營運測試等制度,持續強化對控股架構的監管力道。

勤業眾信稅務部會計師韓承皓提醒,對於已設立或計畫透過盧森堡、荷蘭等歐盟國家進行控股或融資安排的企業而言,雖然 ATAD 3 告一段落,相關合規風險與法遵壓力並未解除。企業仍須密切關注歐盟法規動態,並持續盤點評估控股架構之合規性與稅務風險。

ATAD 3聚焦實質測試,因政治協商未果而撤回

韓承皓進一步說明,ATAD 3為歐盟執委會於 2021 年底提出的立法草案,旨在辨識與限制在歐盟境內經濟實質不足的公司適用稅務優惠,主要針對濫用控股、融資與授權安排之空殼公司。該草案提出3道篩選標準,用以判斷公司是否落入規範,包括:前2年超過 75%收入來自被動性所得、主要交易和收入來源涉及跨境安排、管理和行政功能外包予第三方。符合條件者需進一步證明自身具備經濟實質,例如在歐盟境內擁有專屬營業場所、持有至少一個自有且活躍的銀行帳戶、符合對董事及員工的特定要求。若無法通過實質測試,該公司將喪失適用租稅協定和歐盟指令的稅收優惠待遇,且相關資訊將自動通報至其他歐盟成員國。

雖然該草案原定2024年生效,然由於成員國對適用標準、豁免條款與執行機制意見分歧,歐盟執委會最終於今年6月宣布正式撤回該指令草案。

監管未止,歐盟轉向現有揭露與反避稅措施

韓承皓表示,ATAD 3雖被撤案,但歐盟對空殼控股公司的關注並未鬆懈,而是轉向運用既有的稅務透明化與反避稅工具來達成監管目的。其中,DAC 6為現行歐盟核心監管架構之一,目的在強化成員國對潛在具侵略性或具稅務利益安排之跨境交易的資訊揭露與交換。該指令要求歐盟境內的中介機構(如稅務顧問、律師、會計師、銀行與財務顧問等)以及納稅義務人須揭露具特定避稅特徵的跨境稅務安排,並由成員國稅務機關進行自動資訊交換。DAC 6自2021年起全面啟動,各國陸續要求回溯申報。以盧森堡為例,該國於2020年將DAC 6納入國內法,要求中介機構與納稅人回溯申報2018年6月起所參與之跨境安排,違規者可面臨高達25萬歐元的罰款。

此外,歐盟各國亦積極強化國內法的反避稅措施,例如經濟實質測試、CFC規則、反混合避稅條款(Hybrid mismatch rules)及一般反避稅原則(General anti-avoidance rules)等。雖未另立指令取代 ATAD 3,實質監管效果預期將更具靈活性與執行力。對跨國企業而言,在歐盟的控股公司是否具備辦公設施、人員與決策紀錄,是否具經濟實質活動,及是否能因應資訊揭露要求,都將是歐洲稅局關注的焦點。

ATAD 3的撤案不代表歐盟對控股架構的監管趨勢終止,反而凸顯歐盟將透過更具執行力、整合性更高的方式來落實原有目標。隨著資訊自動交換與揭露制度日趨嚴格,企業的控股和交易安排、資金流向與稅務目的將難以迴避稅局的檢視。韓承皓建議,台灣企業若已透過歐洲設立控股公司或規劃此類架構,應即早檢視是否具備足夠實質營運基礎與商業合理性,是否涉及新增揭露義務,並評估未來面對資訊交換壓力與稅務審查挑戰的應對策略。面對歐盟日益精密的稅務透明化趨勢,積極佈局與強化合規是跨國企業維持穩健國際布局與控管稅務風險的關鍵。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