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酷兒研究、微生物共情到樂齡照護計畫的創新研究 2025 CREATORS開放工作室9月21日登場

從酷兒研究、微生物共情到樂齡照護計畫的創新研究 2025 CREATORS開放工作室9月21日登場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CREATORS創作/研發支持計畫」每年最受矚目的開放工作室」將於9月21日(週日)13:00至19:00在CREATORS空間登場。今年7組團隊將打開他們的工作室,向公眾展示計畫的階段性成果,並與觀眾面對面交流,展現當代藝術創作及研究的多元能量。

7組計畫橫跨多元主題

本屆入選的7組CREATORS計畫,主題橫跨編劇、舞蹈、檔案、錄像、微生物、兒童劇本與高齡照護。田孝慈《另一種編舞的可能》從日常身體動作探索文化脈絡;鄭文豪《排練一齣最長壽的劇本》從自身長輩的高齡照護經驗發展出「慢」的哲學思考;王安琪《我的異國婚姻場景》從婚姻場景延展出新的戲劇語言;陳琛《獨孤的再現》錄像計畫試圖以一己之力拍攝武俠電影;王懷遠《微生物共情練習》在顯微鏡下尋找微生物的情感投射;吳彥霆《從兒童到兒童》,強調兒童在劇場創作中的共創角色;沃時文化有限公司《擴延檔案的維度》為其2019年CREATORS計畫的延伸,他們持續耕耘酷兒檔案,將被忽略的歷史拉回當代視野。入選團隊以獨特的創意切入,為C-LAB帶來豐富的藝術實驗。

走進創作現場:2025 CREATORS亮點活動搶先看

除了開放工作室,今年也規劃多場周邊活動,讓觀眾能從不同角度參與及體驗,包括「CREATORS創作歷程分享講座」,邀請了2021與2023年入選本計畫的多位藝術家,分享他們的創作行進軌跡;「共情時刻-MV影音特映會」集結多部富有音樂元素的錄像作品,帶給觀眾懷舊及動感的觀看氛圍;「Quiz Together! Meet the CREATORS」規劃有獎問答活動,邀請觀眾透過遊戲了解各團隊的計畫細節;「Live in your (ita)bag」是與臺南節點藝術空間的合作,結合展示流行潮流角色的透明「痛包」,展示藝術家的作品。此外,還有CREATORS團隊專為親子設計的「讀劇實驗」與結合身體實踐的「姿態拼圖」工作坊,讓更多元的族群都能走進藝術家的創作世界。

2025 CREATORS開放工作室不僅是一場成果展示,更是一次與觀眾共創靈感的交流現場。觀眾可自由穿梭於各樓層空間,直接與藝術家對話,感受作品背後的構想、方法與未來可能。

CREATORS計畫自2018年至今已培育出超過80組團隊,近年包括李亦凡、蔡咅璟、姚睿蘭、楊雨樵、空城現場、朱駿騰等,其CREATORS計畫都在其他機構或獎助計畫獲得下一階段的延續,並獲得優異成績。2025年,朱駿騰以2022年CREATORS計畫《陰合幽冥》中的社子島田野研究為基礎,執導完成長片《河鰻》,並入圍第75屆柏林影展新導演競賽單元「觀點」,成為首部入圍該單元的臺灣電影。作為C-LAB的核心扶植專案,CREATORS已是臺灣最重要的孵育平台之一。歡迎感興趣的朋友,21日來一探究竟。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