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揭循環杯支持度低 環境部:推動自備杯為主
由NGO、超商及台師大共同進行的環保素養調查,發現循環杯推動困難,民眾支持度最低。資源循環署說,目前以推動自備杯為主、循環杯為輔,可能是許多人已養成自備杯子的習慣。
RE-THINK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全家便利商店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共同發布「2025環保素養調查-便利商店篇」,共回收5805份有效樣本。
調查顯示,雖然多數民眾高度支持便利商店的環保行動(滿分5分,態度平均4.53分),但在實際行為上卻存在落差。
調查指出,民眾自評垃圾分類(4.76分)、發票存載具(4.80分)已成為日常習慣;不過自帶環保杯(3.91分)與借用循環杯(1.91分)相對推廣不易,主要障礙來自「忘記攜帶」、「不便使用」及「衛生與信任疑慮」。
RE-THINK指出,調查也呈現民眾對便利商店其他減塑措施的高度期待,如逾8成不希望店員主動提供吸管、店內垃圾分類認知正確率已較去年提升2%。整體而言,愈貼近日常消費流程且操作簡便的行為愈容易被落實;需要額外準備、改變既有習慣的行為,執行頻率則偏低。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回應,連鎖便利商店、速食店及飲料店需逐年達成一次用飲料杯減量目標,2025年減量目標為減量25%(即1/4使用自備杯及循環杯);現階段政策引導是希望民眾先自備環保杯,真的忘記帶的時候也有循環杯可使用。評估調查顯示很多人沒有使用循環杯,可能是愈來愈多人已養成自己攜帶杯子的習慣。
RE-THINK並舉辦「這還好吧!?生活觀察環境展」,RE-THINK執行長黃之揚表示,便利商店是全民最常接觸的消費場域,每個垃圾桶、每一份包裝都是教育契機。
黃之揚指出,台灣每年銷售362億支香菸,約25%被隨意棄置,因此以大型壓克力錶框的方式呈現「菸蒂牆」,顯示每分鐘就有約1萬7100根菸蒂被亂丟。
環境部長彭(啟)明表示,垃圾要解決,唯一的辦法是源頭減量,未來法令會從源頭設計,生產者就要有責任;而公部門、民間部門也要有一定綠色消費比例。
彭(啟)明指出,亂丟菸蒂是一般廢棄物中裁罰案件數最多,特展將亂丟菸蒂具象化,令人印象深刻;樂見企業與NGO(非政府組織)攜手提升大眾環境意識,帶動行為改變。
RE-THINK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全家便利商店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共同發布「2025環保素養調查-便利商店篇」,共回收5805份有效樣本。
調查顯示,雖然多數民眾高度支持便利商店的環保行動(滿分5分,態度平均4.53分),但在實際行為上卻存在落差。
調查指出,民眾自評垃圾分類(4.76分)、發票存載具(4.80分)已成為日常習慣;不過自帶環保杯(3.91分)與借用循環杯(1.91分)相對推廣不易,主要障礙來自「忘記攜帶」、「不便使用」及「衛生與信任疑慮」。
RE-THINK指出,調查也呈現民眾對便利商店其他減塑措施的高度期待,如逾8成不希望店員主動提供吸管、店內垃圾分類認知正確率已較去年提升2%。整體而言,愈貼近日常消費流程且操作簡便的行為愈容易被落實;需要額外準備、改變既有習慣的行為,執行頻率則偏低。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回應,連鎖便利商店、速食店及飲料店需逐年達成一次用飲料杯減量目標,2025年減量目標為減量25%(即1/4使用自備杯及循環杯);現階段政策引導是希望民眾先自備環保杯,真的忘記帶的時候也有循環杯可使用。評估調查顯示很多人沒有使用循環杯,可能是愈來愈多人已養成自己攜帶杯子的習慣。
RE-THINK並舉辦「這還好吧!?生活觀察環境展」,RE-THINK執行長黃之揚表示,便利商店是全民最常接觸的消費場域,每個垃圾桶、每一份包裝都是教育契機。
黃之揚指出,台灣每年銷售362億支香菸,約25%被隨意棄置,因此以大型壓克力錶框的方式呈現「菸蒂牆」,顯示每分鐘就有約1萬7100根菸蒂被亂丟。
環境部長彭(啟)明表示,垃圾要解決,唯一的辦法是源頭減量,未來法令會從源頭設計,生產者就要有責任;而公部門、民間部門也要有一定綠色消費比例。
彭(啟)明指出,亂丟菸蒂是一般廢棄物中裁罰案件數最多,特展將亂丟菸蒂具象化,令人印象深刻;樂見企業與NGO(非政府組織)攜手提升大眾環境意識,帶動行為改變。
- 記者: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1日電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