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匠人維修技藝精湛 老電扇轉動吹送懷舊涼意

銀髮巧手秀2

(中央社記者趙麗妍台中22日電)1.5坪大工作室,75歲鄭清木戴著老花眼鏡,手指靈活轉動螺絲起子,更換零件讓老電扇葉再次轉動,緩緩送出徐徐微風,喚起許多人懷舊情懷。他笑說:「修理的是回憶不是涼意。」

台中市豐原區豐勢路上1幢2層樓透天厝,一進門映入眼簾的是滿地風扇,鄭清木就在屋裡最深處1.5坪大小工作室,維修上千台老電扇。他指著地上成堆風扇說,這些都準備要修理,不能修的就用於「殺肉(台語,指拆解零件)」。

早期台灣本土製老電扇品牌相當多,包括大同、順風、生原、新統、明光與華電等,鄭清木說,老電扇原料實在,馬達和線圈飽滿,可吹出大風量且造型多變,伸縮桿做成火箭筒形或底座做成熨斗形,前網罩還有特殊線條造型。

點亮桌上檯燈,戴起老花眼鏡,手中拿著螺絲起子,熟練以鑷子翻找零件,鄭清木雖已75歲,但維修、拆解風扇時,動作還是十分俐落。被詢及細部鎖螺絲時,眼睛是否很吃力,他笑說:「已經做習慣,不會啦。」

科技進步,仍有許多人使用老電扇,除懷舊,還由於老電扇相當耐用,更多人珍藏的是老電扇承載的回億。鄭清木說,老電扇任何問題他都能修,替換零件後,重新賦予老電扇新生命,可再次轉動扇葉吹出涼風。

鄭清木1週會修理3、4台老扇,也很清楚他經手的不只是機器,更新零件時也是延續電扇與人們的聯結。他說,他是幫忙維持許多人的兒時記憶、與家人相處的回憶。

與老電扇結緣超過一甲子的鄭清木表示,退伍那年他在同學父親開設的電扇工廠任採購員,之後在台中一家電扇代工廠負責扇葉平衡工作,民國75年到101年回家裡工作室幫忙,當齒模技術員,閒暇就到舊貨商找老電扇,修老電扇成為興趣。

退休後,許多朋友拜託鄭清木開工作室修老電扇,考量會維修老電扇的師傅很少,經考慮後答應。

鄭清木回憶,年輕時常下班後修電扇,有時1天修1台,較困難的2、3天可修好,修的量多了竟被太太拿去賣,太太將電扇放在打烊後的豬肉攤展示,未料市場反應出奇好,自此太太開始賣起二手電扇,收入充作買菜金。

小小工作室擺放許多老電扇,桌上檯燈微微亮,與鄭清木佝僂的背影相映襯,在3C家電盛行時代,這處維修老電扇的地方展現鄭清木職人技藝,如同一幅動人的印象派畫作。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