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軒專欄】勿恃敵之不來-刺槍術預備
李福軒/美國猶他州立大學電機博士、軍武與模擬訓練系統專家
刺槍術預備。。。原地突刺,刺….
這是四、五、六、(七?)年級台灣成年男生的共同記憶之一。
但是,據說國軍「刺槍術」也要跟著「正步」走入歷史。
刺槍術,是展現軍隊力與美的戰鬥精神,是賦予單兵拼自己生命續存的最後戰鬥防線。
台灣灣的狀況與烏克蘭完全不同:
1.台灣平原部分非常狹窄,沒有縱深。(與烏克蘭相反,下同。)
2.台灣平原幾乎都是人口密集狀況。
3.台灣西部平原地區大多是田地或養殖埸,
可供重戰車運動的範圍有限。
因此,戰車防禦必然要先部署在灘岸來阻擊入侵的登陸部隊。若無法全殲,之後再回第二線阻擊。而第二線位置就已經是人口密集的城鎮區(實際上就是住民地)了。
而住民地戰鬥,基本上都是幾公尺到幾十公尺的敵我距離,且會是以步兵為主的逐街廓掃蕩。可預想若真要保衛家園,攻防交換將會是頻繁的「常態」。在這種狀況下,肉搏戰又怎不會是常態呢!
在肉搏戰的範疇,除了投降或逃脫之外,刺槍術不但是實質有效,而且比近身搏鬥還要容易練成。
所以在保衛家園的住民地戰鬥中,刺槍術是必備的戰技。
讓我們在腦海裡面想一下這個場景:幾個國軍士兵,前面站著的是敵軍,後面站著的是平民百姓。
下一步會是什麼?
不練刺槍術,我們國軍如何在住民地保衛戰中自保求勝、保護平民、保衛家園?
刺槍術教練的總綱載明「氣刀體一致」⋯。就是明白表示「刺槍」,練的是戰技體能、練的是與敵人對幹的「膽」
正步,練的是儀態、耐力、腿力,練的是紀律
全都是在戰場上求生致勝的關鍵。
何況,美軍並未捨棄刺槍術(Bayonet Drill)。
美國陸軍的BCT (Basic Combat Training),中文是「基礎戰鬥訓練」,是所有新入伍士兵必須完成的訓練,為其軍旅生涯奠定基礎。 這個10週的訓練旨在教導新兵基本的軍事技能,包括戰鬥技能、體能訓練和紀律培養。
刺槍術,就包含在BCT戰鬥課程內。
戰爭絕不是兒戲。有一些台灣人暗示明示的把戰爭說成類似作打電動,這並非事實上就是修羅埸的戰埸真像。
美軍也沒有不練刺槍術。
為了有效保護平民、保衛家園,刺槍術是必須恢復且加強訓練的國軍基本戰技之一。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Unspla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 記者:李 福軒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