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中專欄】民進黨為什麼會出現這些人 幹出這些事?


【張亞中專欄】民進黨為什麼會出現這些人 幹出這些事?


張亞中/孫文學校總校長、中國國民黨主席參選人


近日,網紅「閩南狼」陳柏源揭露,昔日民進黨支持者「八炯」,竟然企圖以納粹為師,還說要「找出一群猶太人」來讓群眾發洩怒火,甚至意圖仿效成立「納粹衝鋒隊」,並公開聲稱419的標誌就是仿自納粹帝國之鷹。此言一出,全台譁然。


民進黨當然立刻表態不認同,但真正該回答的問題是:為什麼民進黨內部會出現像「八炯」這樣的人?為什麼這樣的人,會成為「大罷免」的領軍人物?為何一開始這種言行在黨內價值系統中沒有被查覺,反而被姑息?民進黨若只反對納粹的圖騰,卻不見得反對納粹的行徑,這才令人憂心。


我們可以理解民進黨對台獨的堅持,以及長年來以「抗中保台」、「反共護台」的政治訴求。但這是否就意味著要將國民黨或任何反對者一概貼上「中共同路人」的標籤?我相信民進黨中多數菁英不會如此狹隘,但問題是:為什麼這種極端言論在黨內不僅未受制止,反而不斷擴散,甚至逐漸成為主流聲音?當賴清德總統用「雜質」來形容持不同立場者時,執政者似乎已離納粹之路不遠了。


「罷免」本質上是民主制度下對立委的監督機制,然而民進黨卻將它操弄成一場政治鬥爭與意識形態清洗的工具。為了動員群眾,他們將「仇恨」引入罷免過程,開始以「莫須有」的方式對異議者進行打擊,彷彿只要看見影子,就可以隨意開槍。這正是納粹政治的原點:先定義敵人,再合理化清算、消滅與侮辱的正當性。


我們尊重民進黨將「台獨」奉為神主牌,但我們也有責任告訴社會大眾,台獨會將台灣推向戰爭。我們會透過選票遏止台獨的擴張,以創造和平來化解戰爭的恐懼。同樣的,民進黨也應該用理性,而非納粹的思維來面對不同立場者。


然而,民進黨內部現在確有一群人,將「台獨」與「反共」視為絕對政治正確,行事卻極端荒謬,恣意踐踏民主價值。他們不容挑戰,不容辯論,任何對政策提出異議者,非被封口即遭出征。他們不明白,「極端意識形態的副產品,就是極端政治行為」;他們熱衷於對異己妖魔化,不清洗不痛快。


這群人並非少數,在這次「大罷免」運動中,出現了不少代表性人物,如柯建銘、八炯、沈伯洋、王義川、曹興誠、閩南狼等人。他們的思維與手段,與納粹毫無二致。差別只在於八炯是「以納粹為圖,幹納粹之事」,而其他人則是「以罷免為名,行納粹之實」。


我們肯定民進黨拒絕納粹圖騰的立場,但民進黨更應誠實面對:是否願意杜絕黨內出現任何納粹式的言行?是否認為只要反對台獨就是「雜質」?是否將主張和平交流、不反共者,一律視為「中共同路人」?民進黨是否還容許黨內持續滋長這種納粹式的語言暴力與鬥爭文化?


很高興看到綠營已有幾位諍士發聲,我真誠希望有更多綠營的有識之士能勇敢站出來,提醒民進黨若不及時清除黨內這些擁抱納粹思維的寄生蟲,最終這些人將反噬民進黨本身,並重創台灣的民主根基。民進黨能否反省與改變,不妨就看8月23日「大罷免續集」是由哪些人主導與什麼訴求。如果主導者仍是那些行為近似納粹的人,還是「反共」那一套,那麼民進黨恐怕就已病入膏肓,難以回頭了。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翻攝YouTube頻道 閩南狼PYC(陳柏源)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張亞中專欄】面對川普的投資要求 「虛諾待變」會是好策略


【張亞中專欄】「政治名望」是理想領導者的檢驗標準?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