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署預計11月提草案 「高溫」、「熱帶低壓」納災害天氣

氣候變遷之下,高溫危害越發嚴重。氣象署表示,台北市一年內高於35℃的天數已達70幾天。氣象署擬修正《氣象法》,將高溫納入災害性天氣中,讓「高溫假」有法源依據。氣象署長呂國臣今(3)日說明,11月就會提出草案預告,最快明年就可以完成修法,希望修法後立刻上路。呂國臣指出,近年熱帶性低氣壓亦造成相當大的災害,也建議將熱帶性低氣壓納入同款定義中。



氣象署預計11月提草案 「高溫」、「熱帶低壓」納災害天氣

氣象署表示,台北市1年內高於攝氏35℃的天數已達70幾天,夏天時間越來越長。示意圖。攝影:李蘇竣


高溫、熱帶低壓或納入災害定義 氣象署草案11月出爐


氣候變遷下,高溫成台灣人易受衝擊之一。今年初氣象署首度表態將修正《氣象法》,將高溫納入法定災害性天氣。立法委員蔡其昌、李昆澤等人也提出不同版本修法草案。


氣象署至今沒有提出草案版本,立院交通委員會今(3)日邀請交通部次長林國顯及氣象署長呂國臣等報告備詢。立委問及草案的進度,呂國臣回應,內部已在進行討論,預計11月就能預告,預告後依法蒐集各界意見兩個月,之後報請行政院審查;順利的話最快下會期可以送入立法院,「希望明年通過就馬上實施」。


呂國臣說明,目前全球暖化趨勢下,高溫事件頻傳,台灣也不例外,認同將高溫納入災害性天氣。他也指出,近年熱帶性低氣壓亦造成相當大的災害,如2018年的823水災重創南台灣,也建議將熱帶性低氣壓納入同款定義中。


呂國臣也建議,在法規中將氣象分成「天氣」及「氣候」分別定義。天氣指大氣某特定時空下之狀態,氣候則指某特定地區中長期之平均大氣狀態。



氣象署預計11月提草案 「高溫」、「熱帶低壓」納災害天氣

氣象署長呂國臣今日出席立院交通委員會備詢。圖片來源:立院直播


高溫假怎麼放? 氣象署:細節待各主管機關研議


交通部次長林國顯表示,高溫假原則上以溫度為判斷依據,但實際應用在各地方、領域,例如燈號發布之後該實施哪些措施,都還需要研議。


呂國臣說明,高溫納入災害天氣「只是第一步」,還需要各單位要去做高溫調適,因為高溫對各行各業、各區域的影響程度都不一樣,農漁民、營造業戶外工作者或學生,受高溫影響的程度都不同。


若是修法通過,未來就可以發布「高溫特報」。目前的高溫資訊只有針對大區域,高溫特報則會到鄉鎮市區的尺度、也會逐小時預報。


到底幾度才達高溫假標準?氣象署還沒有明確答案。根據目前氣象署高溫資訊發布標準,預報或觀測高於36度發布黃色燈號,高於38度、或連續3天36度以上為橙燈,若連續3日高於38度以上為紅燈。


場域樣態不同 氣象署高溫燈號只針對氣溫


立委黃建豪問道,日本「熱中症預報」與我國勞動部皆採用WBGT指數(綜合溫度熱指數),目前氣象署則有發布高溫燈號、體感溫度,但各自代表什麼意義?何者比較有參考價值?呂國臣說明,WBGT指數包含溫溼度、風、輻射等,較貼近人的感受,適合工作者參考;但不同地區的體感溫度,例如海邊風大的戶外,與無風高濕度的內陸,感受完全不同,因此體感溫度適合旅遊者參考。


呂國臣說,氣象署也為了高溫資訊多次跨部會與專家討論,最終決定高溫燈號只針對「氣溫」,因為各種工作樣態場域的不一樣,各方共識一致認為氣象署考慮發布高溫就好。各種樣態應用由各種單位去考量,未來也會研議是否在官網上顯示WBGT指數供參考。


從天災放假政治學到氣候調適 氣象資訊「有感」成為要務


除了高溫,豪雨、颱風等天災停班課目前是由縣市政府決定,悄然成為政治攻防的一環。10月20日,北台灣受東北季風及颱風外圍環流共伴帶來豪雨,中央氣象署啟動「大規模或劇烈豪雨」作業,預報雨量雖達到標準,但雙北市政府首都圈未宣布停班停課,引發各界質疑。




氣象署預計11月提草案 「高溫」、「熱帶低壓」納災害天氣


10月20日,北台灣受東北季風及颱風外圍環流共伴帶來豪雨,中央氣象署啟動「大規模或劇烈豪雨」作業。圖片來源:氣象署 提供


立委洪孟楷提議,既然縣市政府也是參考中央氣象資訊,未來是否考慮將停班課決策回歸中央?呂國臣表示,停班課雖然是依據氣象資訊為主,但其他還有很多綜合考量,例如生活圈、水電維生等,都是地方政府的專業判斷。


立委邱若華提醒,在整體氣候變遷之下,中央提出氣候調適計畫,氣象只負責氣候資訊,仍缺乏跨部會的策略性角色。立委游顥則建議,氣象署要從資訊提供單位,提升為風險治理夥伴,提供各地方決策建議。


呂國臣回應,氣象資訊有很多應用,要從氣象資訊連結到不同的「災」,例如氣象會影響光電、風電發電表現,但實際上能源調度卻需要專業,其他領域如防洪也是同樣道理,都需要各的專業。氣象署正在推「有感氣象服務」,要從受影響的角度提供資訊,讓決策者可以依照自身脆弱度做出風險管理。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