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觀點/侯友宜批中央「一人內閣」 陷雙標困局
(記者陳志仁/特稿)民進黨在726、823罷免失利後,行政院進行改組,對外宣示要回應民意,卻難以化解「換湯不換藥」的質疑;新北市長侯友宜今(27)日更高調直言,內閣改組應以傾聽民意為核心,不是「一人內閣」或黨的內閣,而應該是「全民內閣」。
圖/侯友宜當然有資格批評中央,但前提是他必須先通過同樣的檢視。(侯友宜臉書)
侯友宜的說法聽似正確,內閣不該淪為少數人的遊戲,而應是攸關全民福祉的施政團隊,但若順著這套邏輯,六都的小內閣、乃至各縣市政府團隊是否也該一體適用?口號喊得漂亮,侯友宜真能身體力行嗎?如果「全民內閣」是標準,為何新北市府的局處首長任命仍是清一色藍營色彩?為何每逢政策失靈,總是市長出面承擔,卻鮮少有人負起責任?
首長的格局與施政,往往仰賴幕僚的專業與眼界,「好的幕僚帶首長上天堂,壞的幕僚讓首長跌落深淵!」這句鐵律在新北早已一再上演,從房屋稅政策爭議,到兒少安置機構連環性平案,也缺乏危機處理能力;更諷刺的是,侯友宜批評中央是「一人內閣」,然而地方卻是「一言堂」,市政會議常常只見市長定調,基層民意根本難以進入決策核心,這難道不是最諷刺的對照?
更荒謬的是,新北市民要讓聲音傳到市府,往往不是透過制度化的管道,而是得以抗爭、陳情的方式來逼迫市府回應;嘴上喊「全民」,實際卻是「小圈子治理」,表面喊「專業用人」,實際卻是「政黨酬庸」,這正是侯友宜所批評中央的翻版,唯一的差別只是顏色不同,這種反覆操作,不僅折損了公共政策的正當性,也讓人民對政黨的信任度不斷下滑。
侯友宜當然有資格批評中央,但前提是必須先通過同樣的檢視;畢竟,他自己在總統大選期間,正是因為團隊失能、判斷失準,導致民調崩跌,如今卻搖身一變,對中央指指點點,這不是最諷刺的政治劇碼嗎?當代社會早已不再是政治菁英操弄資訊的時代,若仍抱持「資訊落差」思維,妄圖藉由話術包裝誤導輿論,只會讓自己陷入更深的信任危機,甚至成為他難以承受的政治迴力鏢。
內閣改組的核心價值,不在於「誰上誰下」的戲碼,而在於能否真正落實「權責相符」的治理精神,民進黨此刻必須展現具體施政成績,而非流於表象操作,同樣地,侯友宜若真要談「全民內閣」,就先從新北市府開始改革,否則「全民內閣」四個字不僅蒼白無力,更會成為反噬自身的迴力鏢;政治人物必須明白,他們真正的對手不是政黨輪替的敵人,而是全體選民的檢驗。
- 記者:陳志仁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