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生活(外一篇)/劉光軍

劉光軍
十五歲在永年三中十五班讀高中,班主任是孟辰增,教語文。他滿腹才華,性情詼諧。猶善古文,詩書畫皆有所得。他二三十歲的樣子,戴副眼鏡,文質彬彬的,很有些夫子氣。他說話略有口吃,說話的時候愛時不時地舔一下嘴唇。他的語文課深受同學們的喜愛。
那時候正是1975年,學校不大上課,經常到後沙河去“翻沙造田”,要不就是參加各種興趣小組活動,或到工廠去“學工”,或到農場去“學農”。有一段時間我還跟著孟老師學畫畫,畫一些簡單的像椅子啊、二胡啊等日常器物。我好像畫的還可以,畫,也經常被孟老師當作“範畫”課前表揚。當時雖然其他課也上,但不是太經常。由於經常參加勞動,我心裏多少有些厭學,只是因為年齡還小,沒有其他事情可做,也只好得過且過了,就這樣過了一年。
高二的時候,正值夏季,天氣很熱。有一天放學回家,吃罷晚飯,大哥過來了,問我想不想到大北汪供銷社去上班。那時候能吃上公家飯,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多少人投門子、捅窗戶還幹不上,何況又是當時最吃香的五大職業之一。當時流傳著一首民謠叫做“聽診器、方向盤,幹部會計售貨員”。面對如此好事我怎能不動心,當時我就點頭同意了。
第二天,大哥便陪著我到了當時人人羡慕的大北汪供銷社,一進大門,縱深三十米迎面矗立著一面高大的影壁牆,牆上畫的是毛主席在北戴河的巨幅畫像,威武高大,神采奕奕。走道兩旁是一排一排整齊的瓦房,有倉庫,有宿舍,乾淨整潔。所過之處,到處都透著新奇。
來到供銷社主任的辦公室,見到了李主任,他隨便問了我一些問題就算正式上班了。剛開始讓我跟著一個姓梁的師傅學釀醋,活兒很簡單,就是看著淋醋的缸滿,滿了就向別的缸中淘些。過了些時候,時光到了農曆八月,快過中秋節了,社裏開始做月餅,需要大量的人手,所以又臨時抽調我去月餅坊幫忙做月餅。做月餅還沒有結束,我又被郝主任叫到了辦公室。他問我會不會打算盤,我說會。第二天我就被安排到社裏最大的百貨門市(百貨組)上班。
這次變動是我人生的第一個拐點,仿佛一夜之間我就由學生變成了職員,由一名純粹的消費者變成了勞動者。每月二十九塊五的工資,已經讓我感到很滿足了。於是我有了第一次把自己掙來的工資交到母親手裏的經歷,有了第一次用自己的錢買了一臺半導體收音機的經歷,有了第一次到書店買了許多自己喜歡的書籍的經歷。我本以為此生就這樣一直幹下去了,直到一九七七年回復了高考,我又在別人的鼓動下又第一次參加了考試,直到被“邯鄲地區農業學校”入取。
一九七七年,我還在供銷社上班。這一年中國發生了一件大事,回復中斷了十多年的高考制度,這件事註定要被寫入歷史。沒有想到這件事還直接影響到了我,也成了我人生中第二個轉捩點。
當時我已經回到了村裏的門市部,有一天正在上班的時候,有幾個以前的同村同學找到了我,說是要一塊兒參加復習,我猶豫了一下還是答應了。於是我們便借了一些初中課本,在我家的西廂房,利用晚上閒暇時間進行復習,後來還一起跑到大北汪社中去找施振傑老師,想讓他幫我們復習一下數學,他當時沒有答應,只是鼓勵我們好好復習,爭取考取。我們雖然感到有些失望,但能得到自己最崇拜的老師的鼓勵,也覺得已經很不容易了。就這樣我們自己堅持了兩三個月,直到考試。
考試的地點是在大北汪,分了兩個考點,一個在大北汪中學(就是現在的永年三中),另一個設在大北汪社中(現在已歸人永年三中)。考試好像只有語文、數學和物理,題量不大也不難,大多都是教科書上的例題。由於是第一次組織這樣的考試,沒有什麼經驗,所以監場也不是太嚴苛。我們這邊的考場還可以,基本沒有什麼違反規定的事情發生。而中學那邊的考場可能就比較混亂。後來被人舉報,全部取消了考試成績。還好這件事情沒有波及到社中的考場。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吧。
考試過後,我也沒當做什麼事,漸漸地忘記了。過了一段時間,錄取工作開始了,我也不知道,當時消息管道不通暢,不像現在通訊這麼方便,隨時上網可查。直到有一天,從大北汪供銷社下來幾個人,到村裏指導工作,其中有一個叫李志的的人告訴我說:“小劉,你考上中專了,好像是農校。”我當時還不相信,以為他在和我開玩笑。結果他說是認真的,沒有騙我。說是他看到我的入取通知書了。沒想到過了一段時間,通知書還真的下來了。收到通知書後我還猶豫了,因為當時是很想上個師範學校。後來問大哥,大哥說能考上這個已經很不錯了,最起碼畢業後能有個正式的工作。我想想也是,就決定去報到了。這是我輟學一年多後又一次上學做學生。因此也再次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成了我人生中的又一個拐點。
一九七八、七九年,兩年的中專學習結束了。原本順理畢業後應該分配在“公社”或一些縣直的對口單位工作。比如,農學專業的一般會分到縣科委、縣農業局、縣良種場或到公社做農業技術員,畜牧獸醫專業的一般會分配到縣畜牧局,獸醫站,而林果專業的則會分配到縣林業局和一些國有林場上班。誰知情況有變,縣裏決定要開辦幾處農業中學,那就需要有這方面的專業老師。於是決定在這批農校的畢業生中抽調五名到農中當教師。很“幸運”抽到了我,還有韓社軍、王海林、郭書文和柴金榮。我們五個人到文教局報到後,便被分到了不同的學校。我和王海林被分到了小龍馬中學。說是要把小龍馬中學變為農業中學,我們去時還撥去了大金額的資金,剛開始的時候還有實驗地,不知道什麼原因後來什麼也沒有了,農業中學的事也不提了,讓我倆挑起了中學的日常課程。陰差陽錯的做起了教師,每每想起這個,總有一種被騙、被出賣的感覺。
原本以為過一陣子還會有變化,沒想到這教師一做就是四十年,從一九八零年開始直至二零二零年整整四十年。直到退休也沒有看到傳說中的“農中”。原來人生還可以這麼過,真可謂一生明白了一件事,事與願違,命中註定,天意不可違啊。
◆網上初結文學友
自從2014年開始上網,就不斷地在網路上認識了很多的朋友。這些朋友愛好各不相同,有的喜歡詩詞,有的喜歡旅遊,有的見過面,有的直到現在也從沒有見到過。
第一個結識的當是石家莊那邊的一個詩友,她叫李江敏,是寫現代詩的。我們是在“中國詩文雜誌網”上相識的,也是她第一次讓我知道了,我當時寫的那些所謂的詩詞都是不合格律的。也是她第一個推薦我做網站版主的。她的出現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個轉折。對我後來走上格律詩詞之路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只是後來隨著網站的不景氣,交流就逐漸少了起來,“詩文雜誌網”關閉後,就幾乎斷了聯繫,直到現在都已經沒有她的聯繫方式和任何消息了。
要說這大半輩子學了點什麼,想想一大部分卻不是從學校學來的。從上小學到小學畢業,印象中也沒記得認識了多少字,上初中時除了語文課上那幾篇課文,其他的都是課外閱讀,報紙、小說倒是讀了不少。遇到不認識的字就順著意思瞎讀,也不管讀的對不對,這個習慣我保持了很久很久。以致後來讀一些繁體字的書的時候,不認識的字很多,但我硬是根據前後意思猜著讀,竟也解決了一些閱讀困難。若干年下來,繁體字倒也認識了不少。再去讀那些舊書也幾乎沒有了太多的障礙。因此想想,字大多是靠自己的大量閱讀掌握的。數學等其他的知識就更不用說了,就連後來教學中所需要的各種知識,百分之九十多都是靠現學現賣的,似乎這才是真正的幹到老,學到老。
所以,我的整個學習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完完全全的自學過程。如果說大量的閱讀使我掌握了大量的漢字,那麼,通過閱讀和鑽研眾多的數學參考書,又使我掌握了一定的數學知識和能力。為順利地開展教學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後來我還自學過書法、繪畫,撰寫過很多的教改教研文章,並先後在《河北教育》、《河北教研》、《小學生必讀》和《邯鄲教研》、《邯鄲青少年報》以及《永年教育》、《永年教研》上發表。獲得過很多的獎勵和榮譽。曾經一度在永年教育界小有名氣。
2014年後,開始自學寫詩詞,沒有人教,就拜唐詩宋詞做老師,通過朗誦、背誦、分析、仿寫等多種途徑進行學習、創作,雖然在學習的過程中也遇到過“瓶頸”,一度還有過放棄的想法,但我還是憑著自己對詩詞的執著信念堅持了下來,
才能一步步的走到今天。後來每每想起這個,還總是止不住的感慨。2020年寫了一首自己自學詩詞感受的詩,發表在了《長白山詩詞》第三期上。
《憶昔》
結緣半道入詩遲,淺悟輕吟未有師。
一本唐人三百首,翻將爛日是熟時。
寫的就是對此事的感慨。
我之所以喜歡自學,不是別的,就是因為有濃厚的興趣。所以我特別認同“興趣是人生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沒有興趣,就無法堅持,就沒有勇氣去想盡一切辦法克服在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就不會獲得一定的成功。自學加毅力就等於成功。
- 記者:好報 編輯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