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淨零產業競爭力獎」評比名單揭曉 43家企業脫穎而出 台灣產業加速永續轉型

【記者 陳姿穎/台北 報導】全球對於ESG議題的重視日益升溫,企業邁向永續的步伐也愈加緊迫。2025年不僅是台灣邁向淨零轉型的關鍵時刻,也適逢《巴黎協定》簽署十週年。為了表揚在淨零行動與永續發展上表現卓越的企業,財團法人二十一世紀基金會與國立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合作,公布「第四屆淨零產業競爭力獎」得獎名單,得獎名單已於九月底正式揭曉。此次擴大評選產業,首次評選半導體製造、水泥和造紙業,並特辦「2025淨零永續農業卓越獎」。
「淨零產業競爭力獎」由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擔任召集人,針對國內鋼鐵、塑膠、水泥、造紙及半導體製造業等五大高耗能產業,共計116家上市櫃公司進行全面評比,最終43家企業脫穎而出,榮獲「卓越獎」與「特優獎」兩大級別的殊榮。今年鋼鐵業的東和鋼鐵、第一銅、新光鋼,塑膠業的南亞、台達化、中石化、炎洲,水泥業的台泥、亞泥、嘉泥,造紙業的正隆、華紙、永豐餘、榮成,半導體製造業的聯電、台積電、華邦電、南亞科、穩懋、德微、世界、宏捷科等22家企業榮獲最高榮譽「卓越獎」,不僅在碳排放、能源轉型與ESG治理上展現優勢,更在推動綠色科技與減碳創新方面引領產業潮流。
梁啟源教授表示,本獎項依據個別企業財報、年報及永續報告書等公開資料,以密集度的觀念,量化評估企業溫室氣體排放、用水量及廢棄物處理的經濟效率,並考量再生能源建置與永續議題成效。若企業獲得第三方認證或參與國際倡議,也能獲得加分,凸顯其在全球永續責任上的積極承諾。他同時指出,AI快速發展與半導體及資通產業用電需求的攀升,使高效節能與綠色轉型成為台灣未來競爭力的關鍵。
二十一世紀基金會副董事長高思博則強調,希望透過本獎項建立「淨零產業競爭力指標」與公開表揚機制,協助企業自我檢視成效,並帶動整體產業鏈加速邁向淨零。他進一步指出,台灣上市櫃公司近年面臨更嚴格的永續揭露規範,必須編製永續報告書、盤查溫室氣體、推動節能及建置再生能源系統;加上國內碳費制度與歐盟碳關稅的雙重壓力,若未及早因應,將面臨出口障礙與成本上升挑戰。根據過去幾屆評比結果,各企業在整體永續資訊揭露、資料品質以及淨零成效確實顯著提升。
「淨零產業競爭力獎」頒獎典禮將於10月23日在西門紅樓舉行,並納入「2025台灣氣候行動博覽會」系列活動。屆時,獲獎企業將共同分享推動淨零的實務經驗,展現台灣產業在綠色轉型中的領導地位。
今年亦首次舉辦「2025淨零永續農業卓越獎」,由前台灣大學農學院院長盧虎生教授擔任召集人。該獎項透過公開徵件與專業評選,發掘具備「以自然為本解決方案(NbS)」潛力的農業創新案例,推廣兼具碳權潛力、循環經濟價值與生態共益的模式。主辦單位也將透過媒合機制,協助具有明確淨零目標的企業與高潛力農業碳匯場域對接,提供碳權支持,幫助企業順利達成減碳與碳中和。
2025年是企業永續轉型的重要轉捩點。唯有及早行動、積極布局,企業才能在全球綠色供應鏈與國際碳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為台灣打造更具韌性與永續的經濟未來。(照片記者陳姿穎翻攝)
- 記者:台灣好報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