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業二代接班 黃冠華以共治代替說服

身為旭榮集團執行董事的黃冠華,在22年間將集團營收提升數倍,更成功引領旭榮轉型為全球布局的針織布一貫廠的龍頭企業。(圖/旭榮集團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家族企業在接班的重要轉型期要如何讓企業穩健傳承,一直是許多台灣企業關注的核心議題。身為旭榮集團執行董事的黃冠華,在22年間將集團營收提升數倍,更成功引領旭榮轉型為全球布局的針織布一貫廠的龍頭企業。他的接班經驗不僅具代表性,也提供不同於傳統易發生衝突的「說服」模式,走出一條嶄新的路徑──共治。
用「共治」取代「接班」:找到彼此的使用說明書
黃冠華2003年回到家族營運的旭榮集團,身為二代經營者卻坦言接班路上並不輕鬆。他說:「上一代給我很大的自由,但挑戰卻也來自於母親的期待。」黃冠華形容,母親執行力強,對於經營的細節有其獨到見解,因此,兩代在管理與執行面上,仍會有大小的摩擦。但面對這樣的挑戰,黃冠華不願正面硬碰硬,而是退一步思考。他提出:「與其試圖「說服」對方,不如先理解她的行為邏輯與思維方式,找到彼此的使用說明書,建立信任與對話的溝通機制。」
於是,他提出了「共治」的概念,將接班視為一場合作,而非權力交接。他認為,「家族企業的接班不能只看血緣,更要看角色互動與責任分工」,透過「共治機制」,例如:成立「經管理委員會」,讓接班者得以用時間獲取經營團隊信任,創始經營者在放手過程中感到安心。黃冠華強調,許多誤會來自於觀念的落差,但只要核心理念取得共識,後續的實務推進就會順利許多。
以「專業經理人」自居,建立自己的價值
對於身為「家族二代」的身分標籤,黃冠華給的建議很直接:「把自己當作有血緣關係的專業經理人。」他認為,二代若只依賴家族背景,很難在組織內建立威信與專業認同。唯有靠實力與績效,才能獲得團隊尊重,並真正成為經營團隊的最佳人選。
因此,他回到公司第一份工作,就是從人力資源部門做起,而非直接坐上管理高位。他深入瞭解組織運作,並親自參與企業文化與制度改革,累積經驗的同時,也證明自己的能力。
家族企業的未來:從接班走向共創
黃冠華指出,家族企業的成功傳承,不應只是「接班」,而是「共創」與「共治」的過程。以旭榮為例,除了完成全球供應鏈布局外,也積極導入數位轉型、創新管理模式,黃冠華在專注本業經營之外,更成立「識富天使會」,開展企業第二成長曲線,將資源投入新創生態,帶動新世代企業家共同成長。
「如果你是執行長,搞不好過幾年你都覺得自己沒那麼適任了!」黃冠華語出驚人,但背後透露的,是對動態調整與謙遜思維的高度重視。他也提醒接班人,企業經營要有制度誘因、建立內外顧問機制,因為接班或共治並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一個梯隊的事,透過利潤、價值及權力的分享,才能留住人才。因為「財散則人聚、財聚則人散」。
黃冠華的接班哲學是融合理解、策略與情感的領導進化。他不僅為二代接班者提供了思維框架,更讓家族企業看見——傳承的關鍵,不在於誰坐上最高位子,而在於能否共識同行、共創未來。
相關新聞
響應2025世界衛生日!衛福部加強追蹤高風險母嬰 3年逾2.6萬人次
影/花蓮8歲男童遭鄰居飼養黑犬撲咬、小腿縫16針 驚悚畫面曝光
NBA/Curry和Udoka說了什麼?本人親曝對話內容 語畢和Green大笑
- 新聞關鍵字: 溝通
- 記者:nownews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