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年話家常 慈大助失智長輩懷舊治療


想當年話家常 慈大助失智長輩懷舊治療


提到podcast,阿公阿嬤一臉問號,但是,說起「拉吉歐」(ラジオ),可就是再熟悉不過了!因為,當電視尚未普及的年代,正是收音機的全盛時期,也就是失智長輩印象最深刻,也最熟悉的娛樂管道!沒想到,習慣刷手機短影音的年輕學子,可是對廣播媒體極度陌生,鮮少接觸!所以,跨世代溝通就成了慈濟大學護理學系二技實習生的實習作業!



想當年話家常 慈大助失智長輩懷舊治療


慈濟大學長期照護研究所自108年起,接受衛生局委託在校園內辦理瑞智憶學苑(失智社區服務據點),也是護理科系學生的實習場域。護理學系二技實習生在實習中發現,阿公阿嬤的短期記憶功能逐漸衰退,常常記不得最近發生的事情,反而對數十年前的往事如數家珍、記憶猶新,就像台語「見講講過去,講了隨袂記」。所以,學生決定面對面跟阿公阿嬤聊天互動,為10位老人家錄製個人專屬主題,剪輯完成每人15分鐘的podcast。



想當年話家常 慈大助失智長輩懷舊治療


得投其所好,才能暢所欲言。像是失智長輩以往的工作經歷(經營小吃店生意興隆的秘訣)、務農點滴(種水稻的甘苦談),或部落文化、和子孫互動等,都能獲得老人家高度共鳴。再加上失智長輩早忘了昨天才採訪過,即使今天再問起,依舊侃侃而談,配合度極佳,讓學生多了幾分錄製廣播的自信。


護理學系二技二年級實習生張可欣表示,曾一度以為失智長輩難以理解廣播主題,不好統整採訪腳本,沒想到,只要開啟了老人家溝通的開關,一問一答就很流暢。就算自己台語不流轉,阿公阿嬤也很努力以國語來回答,甚至,話匣子一開就停不下來,自己也更清楚如何跟失智長輩互動和應對了。最開心的是,阿公阿嬤不但專注聆聽廣播成果,卻又難掩靦腆害羞,還主動開口要錄音檔,回家播放給子女聽。



想當年話家常 慈大助失智長輩懷舊治療


護理學系二技實習老師蔡欣晏表示,相較於制式化主題,跨世代溝通的專題發揮空間更大。透過口述個人生命歷程,可喚起失智長輩的正面情緒,進而重拾昔日的光榮與自信,回憶自己一生中曾創造過的美好經驗與價值。不但是「懷舊治療」的一環,也能延緩失智症的退化,還可幫助長輩建立正向情緒、強化人際互動!


(撰文:葉秀品;照片:瑞智憶學苑提供)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