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治多元智能探索營 啟動偏鄉弱勢學童的八大智能
慧治基金會長期深耕偏鄉弱勢兒少的慈善與教育,持續補助全台超過百所課後照顧班,陪伴三千多位學童安心學習、快樂成長。
除了補助課後照顧班所需的師資與餐費等經費,慧治更重視孩子的未來。自 112 年起,慧治與中華牧羊人青少年關懷協會攜手合作,推動「多元智能翻轉教育計畫」,期望透過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霍華德·加德納教授於 1983 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幫助孩子找到八大智能中的強項智能,作為學習的入口。透過持續的學習與訓練,不僅讓孩子們強化自身的強項智能,也能逐步建立自信,擁有追尋夢想的勇氣。
今年,該計畫堂堂邁入第三年,服務對象包含南投與彰化五家非營利機構課後照顧班的偏鄉弱勢學童。計畫從今年的寒假體驗營開啟首部曲、學期共學團為二部曲,暑期剛結束的探索營則為三部曲,提供涵蓋八大智能的多元課程與體驗,讓孩子們從探索中,看見自己的天賦與未來的方向。
為期四天的暑期探索營,串聯五家課後照顧班及多個專業單位,邀請農業、科學、花藝、醫學、程式設計、表演藝術、飲食文化等領域的專業講師群,以貼近生活又充滿趣味的方式,帶領孩子全面啟動語文、邏輯數學、音樂、空間、肢體動覺、人際、內省、自然觀察八大智能,從不同面向發現自我的可能性。
在農業部農業試驗所的支持下,石信德博士、陳淑佩博士與吳惠卿博士,帶孩子走進菇類、昆蟲與米食文化的世界,體驗「從農田到餐桌」的奧秘。
下午,花藝名師紀經儀老師引導孩子設計複合式植栽,將自然與美感融入作品,當孩子親手完成時,臉上都露出驚喜與自豪。
孩子們化身小偵探,解開鳥類死亡的生態謎題,並用冰鹽冷劑 DIY 出綿密冰沙,從遊戲中感受「科學好好玩」。
台灣文化創意學會理事長朱麒老師,帶領孩子化身「小小網紅」,學習 YouTuber 操作與 AI 訪綱設計,體驗如何將夢想化成行動,成為一個真正的小網紅。
最後,前竹山秀傳醫紀念醫院院長/謝輝龍醫師以溫暖故事分享「成為一名神聖醫生」的初心,孩子們也透過與謝醫師訪談,深刻感受榜樣的力量。
彰化縣鹽光社會福利協會副執行長李家均老師,教孩子們眉型設計與彩妝實作,體驗美學帶來的自信。
午後課程,科丁聯盟協會帶領孩子們第一次親手寫出 Scratch 小遊戲,當遊戲順利跑出來時,孩子們驚喜又滿足,覺得自己真的做得到。
台灣公益廚師協會理事徐信弘主廚,教導孩子親手烹飪五道素食家常菜,從備料到上桌,孩子們體會料理的辛勞與愛的分享。有人興奮地說:「以後我可以自己煮飯給家人吃!」
午後,草屯鎮御史社區歌仔戲班主鄧淑如老師及其他團員的共同指導,帶孩子穿上戲服,唱唸作打,投入歌仔戲的魅力,傳統文化在孩子的笑聲中鮮活展開。
為了讓學習真正內化,課程特別設計「成果輸出與分享」時段,讓孩子透過海報、心智圖與口語表達,把所學整理後大方分享。協辦單位創辦人蕭宗智老師感動地說:「當孩子舉起麥克風,勇敢分享自己每一堂課的所學及收穫,就是多元智能教育最美的果實。」
慧治表示:「透過多元智能翻轉教育計畫,我們希望達成『拔尖扶弱』的目標。拔尖,是幫助有天賦的孩子發揮所長,成為未來的台灣之光;扶弱,則是陪伴學習較弱的孩子從強項出發,逐步建立信心,避免落入厭學與放棄的惡性循環。」
114 年度的探索營雖已圓滿落幕,但教育的旅程仍在繼續,孩子們現已進入第四部曲的下學期共學團,持續進行自主學習動能的加強。
教育,是生命影響生命的歷程,也是一段長期的工程。慧治將持續推動多元智能翻轉教育計畫,陪伴更多偏鄉弱勢學童跨越資源與環境的限制,幫助他們找回信心、看見未來,並透過「拔尖扶弱」的教育力量,改變人生的可能。
(新聞來源:慧治基金會提供)
- 記者:TCnews慈善新聞網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