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新視界:與陌生人聊天

紐約時報新視界 The New York Times

All Texts and Photos Provided by The New York Times Syndicate Used with Permission

講義開闢「紐約時報新視界」這個專輯,收錄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新聞機構——紐約時報近日特別精彩且具啟發性的篇章,分為時事、新知、科技、教育、人物、藝術、旅遊等單元,相信使我們對整個世界的趨勢,有更完整更清晰的了解。
此外,紐約時報有不少充滿人性關懷的文章,令人讀後熱淚盈眶,這是特別要跟讀者分享的。

旅途中與陌生人攀談,可以把旅行昇華成充滿驚喜的冒險

我喜歡獨自旅行,理由只有一個:途中的陌生人。與陌生人的交談,讓我更深入體會旅遊的地點,而非只是走馬看花。
觀光客也好,當地人也好,我都喜歡跟他們說話。這些相逢邂逅鞏固了我對一個地方的記憶與印象。
有一回,我從德國法蘭克福搭乘夜車前往義大利米蘭,同車廂有一位嚴肅端莊的七旬德國老太太,她手中拿著一份報紙。在等待火車出發時,我跟她打招呼,順口問了那份報紙好不好。結果,她對我細數十幾種刊物的好壞。不久我們便結束交談,各自做各自的事。由於時差,燈還未暗下,我就睡著了。
幾個小時後,有人輕輕推我。我醒來聽見一個聲音:「你醒了嗎?」老太太示意我跟她一塊走到窗口。火車正緩緩繞過一座浩淼的湖泊,在微曦中,湖濱小鎮宛若點點星光,一座高山從炭色薄霧中聳起,而明月仍舊高掛在天。原來,這是義大利境內著名的冰川湖科莫湖。
老太太告訴我,她的親人在湖畔有棟小屋,她去住過幾次,她最大的心願就是一輩子住在這裏。
至今,我仍舊認為當天的景象是我此生見過的最美風景。若我沒有先跟她攀談幾句,絕對沒有機會親眼見到,而老太太也一定不會放下矜持,悠悠向我吐露她的心願。
旅途中與陌生人攀談,可以把一趟旅行變成一場冒險,將預期之中的計畫昇華到充滿驚喜的至高境界。
以下是我的五項建議。

─獨自出遊,丟掉手機。
如果與人結伴同遊,安排一個「陌生人日」試試看。你需要打開心胸,以眼神與肢體語言傳達你的直率。別拿著手機當盾牌。如果不能丟掉手機,那深呼吸,跟自己做個約定,沒有必要,絕對不去碰手機。把手機放在袋子最裏面,或切換成飛航模式,只能在緊急時使用。甚至,貼上膠帶,每次伸手去拿,就提醒自己把它收好。

─利用紙本地圖,甚至不用地圖。
幾年前,我去倫敦開會。第一天晚上,我跟人約了一塊吃飯。我先用筆電查詢路線,結果走出地鐵後,隨手抄下的路線已經不見了。外頭開始下起雨來,我完全分不清東西南北,更糟的是,我還忘記了我跟人約了哪一家餐館。我在一間酒館外頭問路,對方不知道我要去哪裏,但趕我進屋裏避雨。酒館裏也沒有人知道我想去哪裏,於是我隨遇而安,在酒館的椅凳上享用晚餐,聽一個飲用烈酒的女人述說她從事間諜的奇聞。

─多說當地語言。
有一次,在法國地中海沿岸吃早餐,我先用法語對一位老先生說了幾句問候。他起初誤以為我是法國人,但後來我說我是作家,他便笑著說:啊,你才不是法國人。他說,法國人不會直接說自己是作家,而是婉轉地說「我寫了些東西」。接著,他以在地人的眼光和經驗,推薦我去哪個海灘玩,去哪裏找美食,甚至教我如何分辨可以挑逗幾句的服務生。遠行前,學幾句基本對話與禮貌用語,也學好這個句子:「我只會幾句XX語。」

─讓陌生人替你做計畫。
問問房東或坐在身旁的人,他們建議你該做什麼,然後照著他們的建議去做。最簡單的作法就是跟「開放角色」說話,譬如餐廳、商店、博物館或公共服務單位的工作人員,計程車司機也是很好的聊天對象。有時候,在咖啡館或博物館,你也很容易自然而然開口詢問坐在一旁的人。能問的問題很多,有沒有推薦的餐廳?有沒有可以坐一會兒看看書的地方?哪裏可以買到當地特產?

─聆聽。
不要只顧著自己的探索,人都喜愛述說自己的故事,不妨邀請陌生人聊聊他們自己的人生。傾聽是一份可以送給任何人的禮物,當然,不見得每個陌生人都願意對陌生人暢談人生,但總是有人願意,他們的故事會讓你對該地的經驗一輩子都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