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年輕力 開創保險新未來

近年,兩岸三地愈來愈多面向孩童舉辦的金融理財課程、暑期營隊,舉凡投資、房地產、股票、保險……等觀念已被家長視為兒童成長過程中必須打好的地基,為的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未來不會成為背債族。

然而,這些兒童金融理財課程與營隊通常為民間舉辦,在正規教育系統中,金融基礎觀念往往只是輕輕拂過,因此,在路上隨便找小朋友問「什麼是保險?」大多是一知半解,同樣的問題問成年人,也未必能正確回答。

究竟我國金融理財教育做到哪裡?未來保險是否能獨立出來授課?保險業想要培養年輕力因應FinTech浪潮,又如何透過產學合作,力創保險新藍海?

著眼保險教育 結合時事是方法
民國九十八年開始,教育部就與金管會合作,著手規劃國中、小學基礎金融教育、建立學習架構,教育部國教署國中小組副組長蕭奕志說「主要分為四架構,分別為『儲蓄與消費』、『借貸與信用』、『風險與保險』、『投資』,目前在金管會的協助下舉辦教師研習與教案徵選。」

其實,依照青少年心理發展,十歲以後是價值形塑的關鍵期,換言之,國中、高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甚鉅,「十八歲的年輕人就有獨立思考能力,若要形塑素養,必須從小開始,」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專門委員徐振邦表示,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工作,若要完整培育金融素養,任何教育政策大概要十五年以上的時間,才能看出成效。目前國、高中課程中也都有對風險承擔或保險做基礎介紹,高中則結合數學等相關科目,以生活情境問題模擬金融投資狀況。

在保險業蓬勃發展的台灣,信手拈來就有最佳保險教材,舉凡颱風、地震、生活或社會重大事件等,其實都可以融入保險教育中。「孩子們的課綱中雖然都有風險管理或保險相關內容,但往往是在包羅萬象的金融課程架構下,」逢甲大學金融學院院長許文彥認為,現代的孩子能透過媒體接觸到社會重大事件資訊,卻無法以此延伸、根本地探討保險的用途,非常可惜,如果能將時事結合保險的大數法則等基本概念與保險運作,及早教導孩子,比較容易扎根。

事實上,國人保險教育、觀念不足,可從產險覆蓋災損的情形略窺一二。根據過去三十年的統計顯示,台灣平均每年天然災害造成的災損約十億美元(約新台幣三百億元),卻只有七%損失獲得保險補償,對比全球統計,過去三十年,每年平均災損為一千一百億美元,保險覆蓋部位卻達二十五%,台灣產險覆蓋災損狀態連全球的三分之一都不到,為什麼台灣跟世界相比差這麼多?產險公會秘書長沙克興直言「最終仍歸因於『教育』。」

原來,產險公會在進行強制車險校園推廣實務上,始終困難重重,「大眾普遍視保險為高商業性質的東西,到學校宣導往往被誤解是來做生意的,」沙克興認為,以產險而言,生活中的食衣住行育樂都可以相結合,只要在課綱適當章節將保險觀念納入,以生活化的方式帶入孩子對保險的認知,相信可以讓更多人知道保險的真諦。

教育推廣有方 師資是關鍵推手
以年幼的學童而言,要談借貸、投資還太早,與生活息息相關、防患未然的「保險」是相對可及早接觸的理財項目。「孩子對產險的認知應提前,壽險則可稍微晚一點,」保險經紀人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鄭祥人表示,以八仙塵爆為例,傷者皆為年輕人,可以進而推廣公共意外責任險的觀念。若教育系統需要保險宣導資源,台灣保險業人才濟濟,如果能將保險教育在暑期輔導時、以互動方式進行,相信會有很好的教育成果。

而就保險教育實務上來看,「師資」則是推行上的一大關鍵。「若老師沒有受過保險教育,上課也就只會帶過而已,何況沒有考試,更容易忽略保險教育,」臺北市立松山高級商業家事職業學校校長張瑞賓指出,傳統華人觀念普遍認為保險不會有回收,錢付出去可能是一場空,因此風險觀念必須及早建立,否則講再多,家長也覺得保險教育沒必要。張瑞賓建議可由業者與學校合作舉辦活動,如漫畫、標語比賽等,透過極富互動性的活動,讓保險觀念深植學生的心中。

更多內容詳見現代保險新聞網 http://www.rmim.com.tw。 請至現代保險網路書城 http://www.rmim.com.tw/bookstore/或 各大連鎖書店,購買或訂閱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雜誌。

歡迎加入<現代保險Fb粉絲團https://goo.gl/rwN65v>&<現代保險LINE@好友https://goo.gl/So3rRo>

Facebook請搜尋: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雜誌RMi/LINE請ID搜尋:@rmi888讓您每天接收最新保險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