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雙語還要懂程式 人類才不會被淘汰
隨著科技發展,「機器人取代人類」的討論話題不斷,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指出,從人類發展歷史來看,被科技取代這件事從未改變過,重要的是如何快速跟上時代變革、做好準備。
他更直指,未來除了中文、英文之外,還要增加程式語言能力,才能因應社會變遷。11月2日,嚴長壽出席2017第15屆華人領袖遠見高峰會,以「邁向永恆之路」進行專題演說。
未來社會是「獨一」取代「齊一」
他提到從農業時代開始,科技就不斷發揮影響力,改變人類的工作模式;隨著時間進入工業時代、網路時代,改變愈來愈快,過去10年的變化等同過去100年累積的發展。
嚴長壽認為,這是不可逆的趨勢,但是人類之所以為人類,最高目標不是科技、數學,而是從文化、文明、藝術角度,成為不被機器取代的人。
該怎麼做呢?他提出五大建議:
一、未來社會是「獨一」取代「齊一」的社會:不管是做麥當勞、肯德基等餐飲業,還是從事大數據等新興工作。嚴長壽表示,都必須要有自己的想法、研發能力,做到業界獨一,才有機會成功;而建立獨一、唯一之路,必須伴隨深厚學習與對事物的深刻理解。
二、將來需要雙語,甚至三語:中國與美國是世界兩大經濟體,也讓中文與英文成為全球最重要語言,身為華人已有中文優勢,還要加強英文能力,因為英文是萃取知識必須的工具,但不是學問。
語言能力之外,嚴長壽特別叮嚀,未來年輕人對程式設計或對軟體科技的掌握,也變成基本的語言要求,某種程度已超越中文與英文,成為最重要的語言,這是未來社會需要面對的現象。
三、技術、學術、藝術缺一不可:過去這三種能力的運作各自劃分,但因應未來的需求,三者必須穿透不能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