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揆接見「中華民國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許正雲理事長 全力協助產業數位轉型

【互傳媒/記者 張玉泰/台北 報導】行政院長卓榮泰接見「中華民國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許正雲理事長一行時表示,中華民國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含括全國94個工業區、近1萬5千家廠商,每年創造約9兆元營業額,並提供超過70萬個就業機會,是政府與產業、人民及工業區間重要且堅固的溝通橋梁,政府會善用彼此聯繫的管道,持續增進相互了解。

▲卓揆接見「中華民國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許正雲理事長,全力協助產業數位轉型。
政府持續關心產業界所面臨土地取得、淨零轉型及勞動人力等問題及需求,希望透過今日會晤機會聆聽在場產業先進寶貴意見,進行雙向溝通,進而成為政府未來研擬各項政策的參考。其中,在勞動人力部分,政府將於近期提出全國勞動力總檢討的新政策,期能更廣泛滿足產業人力需求。
此刻臺美關稅談判還在最後階段過程,國內各產業與政府都抱持高度耐心,我方談判團隊在鄭麗君副院長率領下,也非常積極努力在適當時間內,強力爭取更合理的對等關稅稅率,以及不疊加原MFN(最惠國待遇)稅率和232條款相關關稅優惠待遇。
卓院長表示,目前臺美關稅談判有關技術性問題部分已大致底定,在進入總結會議之前尚有相關文書交換作業待進行。而臺灣相較其他已與美方達成協議之國家進度稍慢,係因臺灣科技產業對美方相當重要,因此我方所提的「臺灣模式」,讓美方產生高度興趣,甚至以此模式檢驗其他國家。但放眼全世界,唯獨臺灣有如此成功的科學園區經營模式,再加上多座產業園區、工業區等,其他國家難以複製如此園區的規劃、籌設及經營模式。
自美國於臺灣時間4月3日清晨發布「對等關稅」政策後,行政院便提出880億元產業支持方案,協助國內產業因應;後續並擬定《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將預算提高至930億元。卓院長強調,政府明瞭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對臺灣傳統產業、中小微企業、高科技產業各有不同衝擊,待最終結果確定後,政府將重新檢視過去所提產業支持方案,並與產業界進行溝通,該加大力道的部分,政府都會做,也會讓所有產業瞭解後續政策方向、方案內容與支持程度,符合各產業實際需求。
115年度中央政府施政總目標及總預算中,已將「多元輔導中小微企業振興及發展」列入「國力新十大動能」施政金字塔目標之一,政府將持續推動三項策略、三項配套與單一服務窗口,協助中小微企業進行「數位轉型」與「淨零轉型」,包括提供人才培訓、能源技術服務團隊協助等;此外,在另一座金字塔「AI新十大建設」中,則將「智慧應用」列為目標之一,協助百工百業導入智慧應用,建構屬於我國的大型主權AI模型,用AI解決個別產業的問題,並將AI科技與政府公共服務相互結合,深入人民生活之中,最終形成「全民智慧生活圈」。
許理事長致詞時指出,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原由93個工業區廠商協進會或聯誼會以會員方式組成,今(114)年新增「潭子加工出口區」,因此會員數增至94個,年營業額逾新臺幣9兆元,超過GDP 36%。許理事長感謝政府一路以來給予支持,並在4月初美國政府宣布對等關稅措施時,未雨綢繆提出產業支持方案,卓院長更多次率領相關部會赴中南部進行產業傾聽之旅,聆聽業者心聲,並提供詳盡說明及輔導措施,儘管目前美國對等關稅尚未最終定案,但他們相信政府一定會照顧國內產業,期盼政府未來在電價及物價穩定、土地供給、淨零轉型、產業升級、補足勞動人力缺口等各方面,給予工業區廠商協助,他們也會繼續努力,達到「根留臺灣,放眼世界」的目標。
- 記者:互傳媒/記者 張玉泰
- 更多政治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