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貴敏新思路》薪資破六萬只是表面數字?否則荷包怎麼沒變厚?
政府不僅沒有提出有效改善薪資結構的政策,還把加班與紅利發放當作薪資增長?豈不知這種短期止痛的偏方根本無法解決問題,而低薪勞工的薪資停滯,才是真正影響大多數民眾生活的關鍵。(圖/取自網路)
作者/李貴敏
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發布的薪資統計數據,看似一片欣欣向榮,平均薪資突破六萬元,總薪資年增4.39%,經常性薪資也年增2.77%,甚至實質總薪資都擺脫負成長。然而,亮麗的數字貼近現實嗎?民眾有感嗎?薪情愉快嗎?
首先,薪資成長幅度根本不足以抵禦物價上漲,此有主計總處資料顯示去(113)年的通膨率為2.18%,而實質經常性薪資僅年增0.58%足以驗証。簡言之,表面上薪資看似上升,但實際購買力卻是停滯不前,甚至退步。這豈是「有感成長」的薪資環境?再者,薪資增長是否均勻分布?相關數據在在顯示,金融保險業總薪資平均高達10萬7348元,電子零組件製造業亦達10萬2150元,而教育業、支援服務業卻仍在三四萬元區間徘徊。薪資懸殊天壤之別,又豈是國家之福?
何況,這些數據還充滿「平均數」的迷思,完全缺乏「中位數」的真實性!殊不知,若以全體受僱員工的經常性薪資來看,平均數為4萬6450元,但中位數卻僅3萬7274元。可見,超過一半的受僱員工薪資低於這個數字。更別提部分工時員工的經常性薪資平均僅2萬137元,就連基本生活開銷都難以負擔。政府若真想改善薪資環境,請別再以「平均薪資」自欺欺人,而應直視薪資結構的問題,否則只會徒增民怨。
就以加班費為例,加班費的增加正凸顯台灣勞工絕非「坐享其成」,而是透過更長的工時換取微薄的收入增長。依據相關數據顯示,去年平均加班費為2282元,創下歷史新高,製造業加班工時更高達16.3小時。就此,當政府高喊「薪資成長超越通膨」時,是否該設身處地思考,這些數字背後,是多少加班熬夜、多少犧牲休閒與家庭時間所換來的?
尤其,政府一再將薪資成長歸功於「AI商機爆發」、「疫後旅遊回暖」也未必與事實相符。畢竟,這些趨勢未必惠及所有產業和全民。何況,隨著全球經濟起伏不定,科技業紅利能否持續,也仍存變數。至於旅遊業,雖然疫情後略有回溫,但住宿與餐飲業的平均薪資仍僅3萬4322元,年增也僅1.00%,幾乎與物價上漲幅度持平。足見,勞工朋友們的日子依然舉步維艱。
令人遺憾的是,政府不僅沒有提出有效改善薪資結構的政策,還把加班與紅利發放當作薪資增長?豈不知這種短期止痛的偏方根本無法解決問題,而低薪勞工的薪資停滯,才是真正影響大多數民眾生活的關鍵。當政府選擇對此視而不見,僅透過財報數據向國際市場展示台灣經濟的「亮點」,無疑是對國內基層勞工的一種背叛!
何況,政府對於相關議題的處理方式也多充滿矛盾。雖然政府要求企業調薪、員工分紅和經濟成長以帶動薪資上升。但卻又忽視高房價和生活成本上升的壓力,使得薪資增長的效益被房貸、租金和基本民生開銷吞噬。也導致政府口中的經濟成長,對基層民眾而言,成為水中月和鏡中花。
新的一年,期待政府能強化勞工權益保障並積極投入資源,帶動各類產業升級和國際化,以提升薪資水準。就別再拿數據來粉飾政績,更不要無視人民的真實困境。否則,沉醉於數字遊戲而不肯正視現實,祗會讓台灣的經濟發展越來越畸形,也祗會擴大貧富差距,而愈發激化社會矛盾。
請政府務必關注人民福祉,落實產業改革與調整薪資結構。也祗有如此,台灣才能重返繁榮與太平。
李貴敏,國立政治大學法學碩士、美國太平洋大學法學博士及法學碩士,國立交通大學兼任教授及東吳大學兼任副教授。金典律師事務所創辦人、Baker McKenzie 國際資深合夥人、海基會財經顧問。立法院第十屆第一、二會期優秀司法正義立法委員,口袋國會評鑑立法院第十屆第一、二會期司法法制委員會優質立委,口袋國會評鑑立法院第十屆第三會期全院表現優質立法委員。
- 記者:優傳媒新聞網
- 更多政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