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抨擊台美關稅 台經院長張建一「產學界皆知」不該煽動恐慌

美國針對台灣實施的對等關稅暫定稅率20%已於7日起生效,但在野陣營批評政府黑箱,未向外界明確揭露實際計算方式為原稅率加上對等關稅稅率。對此,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今天(9 日)回應,政府早在一開始就說明,對等關稅的計算方式是原稅率疊加對等關稅稅率,並且已將稅率從最初的 32% 爭取降至 20%,這在學界與產業界早已是共識,突然炒作這個企圖煽動恐慌,實在不應該。台灣機械公會秘書長許文通也強調,業界一直都清楚對等關稅是疊加計算。
張建一指出,行政院在4月4日召開的「因應美國關稅 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記者會中,已清楚說明美方的計算方式為最惠國(MFN)稅率加上對等關稅稅率。起初美國給台灣的稅率為32%,之後在90天的豁免期內,所有國家統一加徵10%,隨後談判結果才降為暫定20%。
他舉例,工具機的關稅即為原有4.7%加上20%,鬼頭刀則是0%加上20%。他認為,如今再拿此議題炒作,不僅忽略政府努力,還可能引發無謂恐慌,實在不應該。他也補充,對等關稅屬於國家稅,不同於 232 條款的產業稅,因此兩者不會疊加計算。全球多數國家都適用累加方式,唯獨歐盟例外,因其與美方一開始便是整包協商。
台灣機械公會秘書長許文通則說,產業界長期明白對等關稅需疊加計算。由於日本、韓國與美國簽有自由貿易協定(FTA),輸美關稅為0%,而台灣平均關稅為4.7%。因此產業界在與政府座談時,一直希望能將稅率壓低到比日韓更具競爭力的水準;目前的暫定稅率為20%,仍比日韓高出5%,等於實際差距達10%。
他進一步指出,機械公會在美國宣布20% 稅率當時,便向政府提出三項建議:第一,持續與美方交涉,爭取與日韓相同的稅率;第二,因業者將面臨資金周轉壓力,盼政府提供金融協助;第三,近期新台幣匯率升值幅度達10%,使得台灣與日韓的差距從 10%擴大至20%,希望能回到4月前約33元的匯率水準,讓競爭環境更公平。
許文通也坦言,由於國際情勢限制,台灣原本就比日韓多負擔4.7%的關稅,屬於先天劣勢。雖然部分業者能透過產品差異化提升毛利率,但全國1.4萬家機械業者、28萬名從業人員中,並非人人都有此能力,因此仍盼政府持續努力,協助產業維持競爭力,不致落後主要對手。(責任編輯:王晨芝)
(延伸閱讀:質疑關稅20%蓋牌 黃國昌酸賴清德:請誠實面對國人)
- 記者:上報
- 更多政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