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億噸泥沙還在上面 李鴻源示警:豪雨或5級地震恐成第2座堰塞湖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光復鄉嚴重災情。國民黨團今天(3日)舉行「花蓮光復災後,漫漫復原路怎麼走?」記者會,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會中表示,此次災害只崩下來了7千萬噸泥沙,還有2.5億噸留在上面;且左邊山壁並不穩定,若再遇到一次豪大雨或是5級地震,可能會再次崩落,形成第2座堰塞湖。






李鴻源表示,台灣人對堰塞湖其實是陌生的,不清楚什麼叫「潰壩」。他透露,自己在7月堰塞湖形成時,就密切關注馬太鞍溪情況,9月3日內政部長劉世芳還曾致電向他請益,當時湖裡大約有6千萬噸水,滿水量可達9千萬噸,相當於一座不穩定的南化水庫,「只要發生溢流就一定會潰壩,情況非常緊急。」






李鴻源指出,農業部7月起就委託單位做監測,而他們在9月3日接到內政部的委託後,就推算堰塞湖大概什麼時候會垮,也注意到下游堤防有幾個缺口,計算一旦潰決後泥流衝下來會破壞到哪裡。之後他們在9月19日將資料交給內政部,原本規劃是疏散600多人,但依照他們的計算,應該要疏散7、8千人。他也說,現在不是追究的時候,災民安置好後,檢調會去調查,透過公文和數字比對,就能釐清責任。






李鴻源強調,目前湖水剩下大約5、600萬噸,嚴格上不會造成立即危險,但3.2億噸泥沙中,此次災害只崩下來了7千萬噸,還有2.5億噸留在上面;且左邊山壁並不穩定,若再遇到一次豪大雨或是5級地震,可能會再次崩落,形成第2座堰塞湖






他也說,形成第2次堰塞湖的可能性非常高,因此建議國科會要持續追蹤這件事,並整合各學校的研究單位,建立模型來討論因應方案。另外,很多人直覺想到「挖掉」或「炸掉」,但這需要專業判斷,也應該透過學術研究來進行模擬。






李鴻源示警,下游還有1000公尺的堤防是脆弱的,甚至有缺口。水利署應該盡快補起缺口並加固,因為衝下來的不是清水,而是含沙的泥流,破壞力極強,即使堰塞湖不整個潰堤,發生溢堤的機率仍然很高。






他也建議,光復鄉未來重建後,行政院與立法院應審慎討論「遷村」方案,這涉及就學、就業與安置等問題,且關乎原住民族群,必須以高度細膩方式處理;且堰塞湖一旦潰決,約40分鐘就可能影響部落,預警與疏散時間有限,因此未來必須建立更精準的預警機制並進行演練。另外,《災害防救法》目前對堰塞湖與海嘯並無明確規範,應儘速修法納入。(責任編輯:卓琦)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