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 AI & Blockchain》幣託集團商務副總經理陳奕伶:持續開發Web2至Web3應用場景,降低民眾進入虛擬貨幣市場門檻

「隨著比特幣突破10萬美元大關,台灣虛擬貨幣交易平台迎來新一波開戶潮,平均開戶量較以往成長10倍,App使用量更較平時增加7倍。」幣託集團商務副總經理陳奕伶在第八屆《Hit AI & Blockchain》人工智慧暨區塊鏈產業高峰會中表示。
即將邁入11週年的幣託作為台灣老牌交易所,見證了虛擬貨幣市場的起起落落。陳奕伶指出,早在2017年與全家便利商店合作時期,雖然當時尚未有相關法規規範,但幣託就已建立風險控管機制,透過數據分析使用者在便利商店的入金頻率與金額。
近期,這股市場熱潮讓交易所的審核作業量倍增,幣託團隊需投入比以往更多的時間進行使用者身分驗證(KYC)。此外,資產配置的趨勢也顯示,比特幣(BTC)與以太坊(ETH)的比例增加,這與市場對於美國總統川普支持比特幣的期待具有一定影響。
不僅如此,幣託推出的「債權商品」亦受到投資人青睞,尤其是剛入門的使用者,因其主打保本保息的特性,成為進場的安全選擇。隨著美國機構投資者進場,散戶關注度隨之提高,原本觀望的「靜止戶」也開始進行交易,進一步推動市場流動性。
相比國際市場,台灣交易所目前仍受限於僅能提供「現貨交易」,無法像國際交易所提供衍生性金融商品。因此,交易所目前的策略是積極配合政府監管,陳奕伶指出,例如導入Travel Rule強化幣流追蹤機制,並與銀行進行合作,以強化詐騙防範,讓主管機關放心,未來也將陸續增加更多產品。
幣託交易所持續推動成為Web2使用者向Web3移動的重要橋樑,陳奕伶說明,早期與全家便利商店合作,是希望讓傳統金融用戶更容易接觸虛擬貨幣,而近期交易所亦與Web2業者合作,期望打通虛擬貨幣應用場景。談到未來發展,陳奕伶提到,幣託持續關注RWA(實體資產代幣化)領域的機會與創造不同的商業模式。
至於市場熱議的迷因幣(Meme Coin),陳奕伶表示,雖然台灣交易所目前此類幣種較少,但仍會透過定期讓用戶許願的機會,評估可上架哪些具備應用場景與敘事性的迷因幣。她指出,迷因幣的炒作熱潮與KOL推動息息相關,但也需警惕其帶來的詐騙風險,交易所會特別關注迷因幣的持有者結構與流動性,以用戶投資安全為優先。
- 記者:Knowing新聞
- 更多科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