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特功力傳授台灣小將 談棒球哲學「別記性太好」

台灣小將幕後心靈投手專題1

(中央社記者林宏翰洛杉磯10日專電)近40年棒球經驗、曾任道奇王牌後援的「心靈投手」戈特,現是台灣投手的精神導師。他接受中央社專訪分享棒球哲學,「棒球之所以偉大,因為它難以預料,身為球員不能記性太好」。

美國職棒小聯盟1A層級是年輕人天下,平均年齡約20歲。不過,65歲白髮蒼蒼的戈特(Jim Gott),在這一群年輕人身邊卻很自在,難以想像他投入棒球40多年。

台灣投手沙子宸形容戈特,儘管年紀已是阿公級,但對棒球的熱情活力超越所有人。

在洛杉磯的聖馬利諾長大,戈特確實已當阿公,有6個孩子、4個孫子。擁有20年大聯盟投球和執教經驗,他隨1A球隊旅行比賽,擔任投手教練。

運動家1A台灣投手沙子宸、林維恩的背後,戈特是這一群年輕投手的精神導師。他32年前曾隨道奇在台灣比賽;退役後,參與電影「心靈投手」(The Rookie)幕後工作。

這位在年輕球員眼中的阿公,在43年前,以22歲的年紀登上大聯盟。戈特初期擔任先發,後來成為牛棚要角,當過海盜隊、道奇隊王牌終結者,守護球隊勝利。

他大聯盟生涯從1982年開始,1995年退休,14年間出賽554場,拿下91場救援成功,戰績56勝74敗,投球局數達1120局,每9局平均責失分3.87。

大聯盟是全世界棒球員的夢想,戈特不僅站穩舞台,更持續生涯14年,擔綱一線戰力;他退役之後,執教7年涵蓋大、小聯盟,曾任費城人一軍牛棚教練。

戈特接受中央社專訪,分享他的賽場哲學,「棒球之所以是偉大的運動,這麼迷人,因為每一場比賽都不可預測、不按牌理出牌」。

戈特說,選手能把握的只有2件事,「保持健康,認真工作」。

他說,賽場上一切難以預料,面對持續不斷的比賽,選手的生存之道在於心態,「無論場上發生什麼,大好或大壞,必須馬上就忘了,面對下一球、下一場比賽」。

戈特說,身為一個棒球員「記性不能太好,記憶體容量要小」。野手每天都要上場,後援投手約2天上場一次,先發投手每5天輪值一次,「如果你老是專注在哪一場表現特別好,或是哪一場特別糟糕,那你的日子會過得很辛苦」。

戈特的棒球哲學在於放下完美主義,「如果我總是期待一切完美,事事順心,那我最後一定會失望」。他總是告訴年輕選手,面對比賽起起伏伏,心理狀態「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保持平穩最重要」。

選手養成看長遠,戈特總提醒球員,別在意一時成績,數字只有球季結束去看才有意義。只要平時努力訓練、認真比賽,當一個好隊友、幫助身邊的人,「以上都做到了,你季末再回頭去看,成績自然會好」。

這條路要走得長遠,不能糾結眼前得失;個人的成績要好,必須成為團隊的一員,幫助身邊的人。戈特的棒球哲學不同於一般球迷的理解,看似矛盾,但其實是他數十年經驗的結晶。

在沙子宸、林維恩眼中,戈特不只傳授投球經驗,更是心靈上的重要支柱,棒球之路上的忘年之交。

林維恩生涯初登板3局7K、沙子宸參與無安打比賽,戈特比他們還要高興,在場邊拿著自己的手機,幫這些年輕人拍照,為追夢之旅留下紀錄。

這些照片後來放上選手的社群網站,戈特說照片能夠分享給更多人,他也感到很開心。

走過40年棒球人生,戈特表示,棒球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一切都跟人有關,重點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職業生涯很快就會過去,最終留下來是你交到的朋友,還有一起經歷過的回憶」。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體育新聞
人氣體育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