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踩在落葉堆上

近日黃昏帶小狗出門散步時,發現道路兩旁綠黃橙褐的落葉被自然堆起,不知是清風還是打掃人員的功勞,葉片被吹掃得沿路往前延伸,愈積愈厚。我一時興起被吸引過去,不肯走乾淨寬闊的水泥路,偏偏硬要去踩那堆落葉,讓葉片順著我踏抬的腳步翻飛,揚起的細沙與小樹枝卡在拖鞋底與指縫間也不以為意,就像個孩子。
就像個孩子。二十多年前我們帶女兒去大溪齋明寺庭園旁的林間散步,那是孩子第一次走在落葉上,腳底感受到的鬆撲柔軟不在她的經驗中,她不知道原來「地」可以不是硬的,甚至還會發出聲音,先是睜大眼睛表示驚嘆,繼而嘻笑一聲盪開笑顏,開始在落葉上踢躂起舞。
兩歲不到的女兒腳步還不甚穩定,歪歪倒倒的她步伐細瑣時樹葉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響,當她用力踩踏時,幾片較乾燥的葉子會伴隨著細小樹枝一起霹霹啪啪應聲碎裂。這首與大自然共同演出的節奏樂曲,是她初次發現的「生命中的鹽」。
法國人類學家艾希提耶曾一時心血來潮,寫了一本迥異於她的專業且不易定義文類的小書:《生命中的鹽》,全書似日記如噫語,是筆隨意走的長篇散文詩,是不談智性的輕巧小品。她長長地寫下生活中「一些私密的輕顫,它們會帶來一些小小的愉悅、一些疑問,甚至也帶來一些失望--如果我們允許它們存在」,她把這些微不足道但都是生命中深深的嚮往視為「生命中的鹽」。

為什麼是「鹽」,應該是「糖」吧?已經太熟悉「小確幸」這個詞的我,腦子裡制約地想著日常裡些小小的確定的幸福,帶來的應該是甜蜜的滋味。艾希提耶的書裡沒有給答案,她只說:「這裡說的並不是高深的形而上思辨,也不是對於存在的空虛進行非常深奧的反省,或探討所有人灼熱的內心,這裡說的只是讓生命的每一段插曲都成為不斷自行增長的恩寵和瑰寶,讓我們可以日日回溯,這一切沒什麼說得上神秘難懂的,不是嗎?」
是啊,它們應該真的不是糖,生活中不只是甜蜜的事物,有時會是一種突然襲來的心情,像是「在過度騷動的時候躲起來享受孤獨」、「在心裡咒罵自己膽怯懶惰、猶豫不決、沒定性、敏感易怒、慢動作、貪吃、做事拖泥帶水」;有時則是對自己的心戰喊話:「面對某些惡毒的言詞無動於衷」、「克制自己的懶惰和害怕改變的習性」;更多時候是某種領悟後的舒暢:「在一場狂歡的喧鬧之後感受美好的寧靜」、「發現一些關於過去的見證既驚訝又感動」、「感受到凝神靜默的密度」、「進入談話的情境宛如走入競技場,終於找到恰當的字…眼」……。並不全是幸福美好的事物,卻仍為生活帶來滋味。
曾聽過料理時的一個小技巧,在紅豆甜湯裡加一點點的鹽,會讓紅豆湯的甜味更被突顯出來;也曾看過友人吃西瓜時沾一點點鹽,竟意外地更能提升西瓜的甜度。艾希提耶羅列出這堆雜亂無章的感受,將它們視為生命中的「鹽」而不是不是「糖」,因為它們是使生活更美味的基礎,使原來就甜蜜的小確幸更增餘韻。
當然,鹽只用於調味,添加在主食之中,無法拿來果腹飽肚。不過那些生命的「主食」,諸如工作、強烈的情感(還包括愉悅的性愛)、政治的參與、從事研究的充實、投入某些事物的成就感……不在艾希提耶的討論中,因為它們是主食,不易被忽略,無須被提醒。我們需要重新想起的是:不要輕易無視那些讓我們的生命變得比我們相信得更豐富也更有趣的不易察覺的「生命中的鹽」。
「踩著輕盈的步伐,拖著腳步走在滿地枯葉裡」艾希提耶說。你多久沒聽到踩在落葉堆中窸窸窣窣的聲音了?還是從來沒有注意過這些聲響?一起試試在溫暖的雨中跑步吧、逆著水流走路吧、盯著時鐘的時針分針看、努力回想出老歌的歌詞、兩手插在口袋裡吹口哨、故意引起哄堂大笑、聽孩子在課間歡愉的嬉鬧聲……,為生活加一點點鹽吧,一點點就夠了。
作者
繁華
無相關新聞
- 記者:副刊編輯
- 更多娛樂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