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降溫區域大不同 10大抗跌重劃區揭曉

房市降溫區域大不同 10大抗跌重劃區揭曉

在買氣明顯降溫、成交量縮的情勢下,房市出現明顯的「區域分化」現象。觀察近期房價變化,全台多個重劃區憑藉建設題材與剛性需求,房價不跌反升,甚至有區域年漲逾2成,呈現高度抗跌力。相較之下,高雄多數行政區則因市場觀望與供需結構轉變,房價普遍下修,僅少數精華地段守穩漲勢。

在雙北與桃園地區,通勤便利的鐵路沿線站點成為交易熱點,顯示即使整體房市冷卻,而具有機能、交通與價格優勢的區域,仍能吸引自住與首購族進場。整體而言,台灣房市已從過往的齊漲格局,轉為由區域條件主導的精準盤整期。

根據591新建案調查,今(2025)年1至4月全台10大抗跌重劃區中,以高雄橋頭區「高雄新市鎮」漲幅26.2%居冠,單價突破4字頭。台中西屯「十二期重劃區」與新北「林口新市鎮」則分別年升21%、17.6%,漲勢不受買氣低迷影響。其他如台中的「單元十二」、新北「淡海新市鎮」、桃園A7站等重劃區,也因供給稀缺或補漲效應,漲幅皆超過1成,表現穩健。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市場信心疲弱、成交量衰退,部分高價區如台中「七期」、新北板橋「江翠北側重劃區G」,仍有13%以上漲幅。反映具指標性地段與建設紅利的區域,在行情震盪時反而更顯穩健。

然而南台灣則呈現另一番景象。根據中信房屋統計,高雄僅前鎮區、前金區在近1年仍呈正成長,其餘多數行政區均價下滑,降幅落在0.7%至16.4%之間。以跌幅最大的「大寮區」為例,因新建案開價偏高、而中古屋屋齡老舊、價差大,加上買方轉趨保守,導致房價明顯修正。相對地,房價具支撐力的前鎮、前金區,不僅生活機能成熟,也鄰近亞洲新灣區與高雄軟體園區等建設,長期發展潛力看好,獲得自住買盤撐盤。

另外,觀察北北基桃台鐵站點交易熱區,從永慶房產彙整資料來看,汐科站以363件年交易量奪冠。汐科因距離台北市僅1站、鄰近科技產業與遠雄商圈,兼具就業與交通優勢,受到大量通勤自住族群青睞。

其次為萬華、板橋站,年交易量分別有358與329件。萬華因屬台北市房價「凹陷區」,屋齡高、總價相對親民,搭配捷運與未來萬大線利多,因此有不少首購族進駐;板橋則因多鐵共構與發展成熟,長期為新北剛性需求集中地。

若論CP值,中壢與基隆站為低總價入門首選。中壢總價平均976萬元,基隆更低至626萬元,是首購族布局雙北外圍的實惠選擇。整體而言,國內房市在交易趨緩背景下,呈現價格抗跌與區域分化並存的格局,未來仍由「建設成熟度」、「通勤便利性」與「價格基期」主導市場方向。

全台10大抗跌重劃區房價變化,如下表:


房市降溫區域大不同 10大抗跌重劃區揭曉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