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改場敲拓染研習 創新崇德族人在地植物應用技能

花改場敲拓染研習 創新崇德族人在地植物應用技能

【記者 劉瑞娜/花蓮 報導】為輔導原民農產業及在地植物應用,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於7月31日,假達基力部落屋舉辦找回原力「部落原力學堂-崇德部落敲拓染研習班」,現瑒除了有崇德,也吸引秀林鄉富世、秀林等部落族人共襄盛舉。與會者表示課程內容實用,有助於提升秀林鄉族人對在地植物資源應用能力,創造傳統植物附加價值。

花蓮農改場楊大吉場長致詞表示,原住民部落孕藏許多寶貴資源,包含傳統植物、飲食文化、祭典故事、農耕知識等,讓部落可以多面向發展,在農業資源有限下,仍然可以找出部落產業定位與韌性,發展特色產業,開創部落經濟。花蓮農改場輔導範疇也逐漸多元化,在農業技術為基礎,朝向食農教育、餐飲經營、社區組織、在地產業等推廣,輔導對象擴及不同年齡、族群、組織。花蓮農改場在復振原鄉產業不遺餘力,近年來執行找回原力綱要計畫,結合11個試驗改良場所科研力量,在面臨傳統知識及文化斷層危機下,成功保存了珍貴種源及農耕智慧,延續原鄉文化的命脈。本次敲拓染研習也是計畫一環,期望透過課程認識環境中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植物,包含食用、編織、藥用、祭祀、釀酒等用途,了解傳統應用知識價值,成為現代部落族人發揮特色與優勢契機,甚至融合傳統與創新,開創傳統植物嶄新面貌。


花改場敲拓染研習 創新崇德族人在地植物應用技能
▲達基力部落屋郭淑娟老師介紹敲拓染處理與媒染方法。

崇德部落(族名Tkijing)座落於秀林鄉北區,區內高山林立及海岸線漫延,然而適於耕地的面積相較與其它部落少,且族人僅零星種植一般農作物,因此部落的農業發展受限。雖然部落受到地理環境限制,難以展現部落農產業特色,但是部落高山、海岸線具有豐富植物生態資源,以及太魯閣族人早年使用的傳統植物。

部落年輕族人看到翻轉契機,運用垂手可得在地植物資源,開發具有特色的工藝產品,不僅創造傳統植物創新價值,也能讓族人開闢另一項謀生財源,同時又能建立新興產業,活絡部落經濟發展。花蓮農改場為了協助部落運用在地植物,開發具有商品價值的手工方巾,辦理葉拓染技術研習,期望給予族人習得一技之長,開拓部落植物工藝產業。


花改場敲拓染研習 創新崇德族人在地植物應用技能
▲族人進行作品賞析及成果發表。

本次課程師資陣容堅強,邀請在部落深耕多年的達基力部落屋講師,同時也是部落族人的郭淑娟老師、劉英妹老師。兩位太魯閣族講師,深知部落傳統植物文化、生活用途及開發應用知識,也經常帶領遊客認識在地植物及體驗活動,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本次課程與講師精心規劃,內容著重實作教學,希望讓族人做中學、學中做。

課程既紮實又易學,排除艱深理論內容,為了讓族人具系統性學習,從植物認識、採集、處理、成品到發表,且過程中有講師及助教陪伴,適合初階習者學習。內容包含敲拓染成品及植物運用、植物生態環境巡禮與葉子採摘、敲拓染處理與媒染方法、敲拓染實作、作品賞析及成果發表等。


花改場敲拓染研習 創新崇德族人在地植物應用技能
▲全體參與人員合照留影。

本次課程內容引起族人熱烈迴響,課程進行沒有冷場,尤其是敲拓染實作,吸引族人興趣,至下課仍保持高度學習態度,到了作品賞析及成果發表,更把學習氣氛帶到最高潮。結訓後族人倘有任何問題,除了隨時與達基力部落屋講師保持連繫外,花蓮農改場也會扮演好堅強的輔導後盾及轉介角色,同時持續推動在地農業知識推廣與技術輔導,推動原鄉特色產業永續發展。(照片記者劉瑞娜翻攝)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