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保費吃下大補丸 連3月入不敷出止血

壽險業現金流止跌回升,吃下定心丸。根據保發中心最新統計,今(2025)年6月壽險總保費收入達2,581.4億元,高於保險總給付1,954.6億元,淨流入626.8億元,結束連續3個月「入不敷出」的局面。累計今年上半年整體保費收入13,181.1億元,略高於總給付的13,012.5億元,淨流入168.6億元維持正數,但業者仍面臨解約壓力與醫療給付攀升的挑戰。
6月壽險保費收入顯著提升,但保險給付件數卻高達519.8萬件,為今年新高,凸顯民眾解約潮仍未平息。今年上半年累計保險給付件數更衝上2,808.9萬件,較去(2024)年同期大幅揚升67.8萬件,反映出雖然保費收入回升,但民眾將保單轉換為現金或其他投資工具的趨勢並未改變。
據瞭解,6月淨流入能出現轉折,主因壽險公司新契約保費上揚,加上先前積極推動的短年期商品進入續期高峰期,帶動現金入帳。許多2年繳、3年繳的保單在去年集中銷售,今年正好貢獻續期保費,讓整體數據轉正。然而,這並不代表壽險業已全面脫困。
壽險業高層認為,未來仍有2大風險不容忽視。第1是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儘管市場普遍預期美國聯準會最快9月就會啟動降息,對保單銷售動能或有助益,但川普新政府的關稅政策、新台幣匯率波動等因素,都可能壓縮台灣實體產業的經營空間,進而影響家庭財務規畫與購買保險的意願。
第2是保險給付結構的變化值得關注。壽險總給付通常由「解約金」與「生存還本、滿期金、理賠」2部分構成,長期以來大致維持6比4的比例,但近期已逐漸向7比3傾斜,解約金占比拉高。分析顯示,這與短年期商品集中到期、民眾資金轉往定存、債券、ETF等其他標的有關;同時,經濟不景氣下,部分保戶急須現金流,也加快退保步伐。
此外,醫療理賠的支出同樣只增不減。新型醫療法規上路後,醫療給付水準提高,相關支出繼續墊高。壽險公司雖透過調整商品結構與強化風險控管來因應,但整體壓力仍不容小覷。
整體而言,6月出現淨流入為壽險業帶來一絲曙光,但在解約潮攀高與醫療理賠增加的雙重壓力下,業界普遍認為現金流改善仍屬階段性現象,未來能否維持正向循環,將取決於政策環境、利率走勢與民眾對壽險保障的信心。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 記者:卡優新聞
- 更多財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