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市場下單放緩 台紡織業拚度過關稅衝擊

受到川普關稅與美國可能出現通膨影響,經營北美紡織產品市場的台灣業者,面臨接單放緩與成本大幅提高等挑戰。紡拓會今天在駐紐約辦事處舉行拓銷洽談會,業者以開發特殊功能性產品,尋找成長新品牌,度過全球產業鏈重組難關。

6間台灣織品業者今天在駐紐約辦事處開放空間舉行拓銷洽談會,提高媒合北美品牌與台灣廠商的合作機會,駐紐約辦事處副處長張麗賢到場。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4月2日對全球宣布廣泛、稅率不等的對等關稅,推動美國再工業化,震撼全球產業,自由貿易下的傳統供應鏈出現重大變化。

川普關稅雖聚焦科技產業、工業原材料與個別國家,但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紡織產品消費國,中低價位主要品牌多集中在北美,高進口關稅與零售物價提升造成營運不確定性。

出席洽談會的彩昱企業總經理廖大裕表示,明年壓力很大,廠商要面對許多競爭者升級,台廠空間再被擠壓。競爭者升級之前台灣還有獨特東西,如今台灣優勢已受影響。

他說,油電等成本增加讓廠商比較辛苦,但還是會找出路,開發功能性特殊產品。

廖大裕指出,北美市場有停滯狀況,對方減少下游需求導致競爭更激烈,還有關稅影響與廠房外移等挑戰。關稅對生產成品的業者損失比較大,因為直接輸美需支付關稅,但轉往第3地就不一定。

紡織業拓展會專員高德潤分析,美國經濟未必很好,有延遲下單狀況,對布料業者造成影響但較不直接,只要出口國是第3國,就以印尼、越南等國的關稅為準。

他說,關稅對手套、帽子、襪子等配件影響很大,因為有些廠商直接投放美國品牌,數量可能超過業界一半,可能面臨30%以上關稅,與日韓的15%差別近一倍,但還是要繼續推廣。

高德潤說,關稅導致廠商與品牌業者邊走邊看,有些廠商要求下游業者吸收關稅成本,自然會壓縮到營運;紡織業需開發新產品與降低成本,尋找具成長性的新品牌。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