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立光:10月營運與9月差不多 11月會比較差
光學鏡頭廠大立光今天召開法人說明會,董事長林恩平談到營運展望表示,10月與9月差不多,11月會比較差;大立光目前產能仍滿載,並非因為客戶需求量上升,而是製程變得比較繁瑣,需要更多空間。
針對2026年擴產計畫,林恩平透露,最新的第4廠已有一個樓層規劃好,還有擴產空間。客戶多年來都有洽談海外生產的可能性,主要為了提升韌性,希望在更多地點生產,增加彈性。
法人詢問機器人應用的進展,林恩平說,超音波偵測的出貨可能從今年延後到明年,目前做法是用視覺取代觸覺來偵測距離,但是鏡頭規格不高。大立光也有與不同客戶洽談人工智慧(AI)眼鏡和其他產品,根據客戶開出的規格,才決定可以提供什麼解決方案。
展望明年鏡頭規格趨勢,林恩平認為,主要還是朝向多光圈、可變光圈發展,潛望式鏡頭大致上還會沿用,8P(8片塑膠鏡片)鏡頭客戶幾乎都嫌貴,除非比較特別的案子才會採用。
他提到,大立光一直有做車用鏡頭產品,也有在交貨,但量不大;至於無人機專案產品的量比較少,「還不在我們雷達主要範圍內。
針對2026年擴產計畫,林恩平透露,最新的第4廠已有一個樓層規劃好,還有擴產空間。客戶多年來都有洽談海外生產的可能性,主要為了提升韌性,希望在更多地點生產,增加彈性。
法人詢問機器人應用的進展,林恩平說,超音波偵測的出貨可能從今年延後到明年,目前做法是用視覺取代觸覺來偵測距離,但是鏡頭規格不高。大立光也有與不同客戶洽談人工智慧(AI)眼鏡和其他產品,根據客戶開出的規格,才決定可以提供什麼解決方案。
展望明年鏡頭規格趨勢,林恩平認為,主要還是朝向多光圈、可變光圈發展,潛望式鏡頭大致上還會沿用,8P(8片塑膠鏡片)鏡頭客戶幾乎都嫌貴,除非比較特別的案子才會採用。
他提到,大立光一直有做車用鏡頭產品,也有在交貨,但量不大;至於無人機專案產品的量比較少,「還不在我們雷達主要範圍內。
- 記者:中央社記者吳家豪台北9日電
- 更多財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