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危機驅動 麗文書局轉型校園生活大平台

許多人的求學記憶中都有著一家「校園書局」,但在學生數量下滑、紙本出版貶值的現在,屹立大專院校半世紀的麗文書局,如今二代接班,用電商通路迎戰新變局,抓緊年輕人的心。

高雄起家 半世紀成全台最大

「我們明年就50週年了。」麗文總經理楊宏文一開場便點出時間縱深。故事要從他的父母談起,他們1976年在高雄師範學院(現高雄師範大學)旁創立名為「高雄復文」的小書局,後為服務教師出書需求而成立出版社,「也是在高師大老師建議下,1985年左右復文進入校園,一直到現在,我們的書局全都在大學裡。」

早期北部知名的校園書局是師大書苑,當時有「北師大,南復文」的說法;如今以麗文為名,直營25家分店,已是全台規模第一。南部大本營外,從北部的政治大學到東部的東華大學,都有麗文據點。

家人同心 坐擁五大出版品牌

從小在書堆長大的楊宏文,接班路越走越坦然,「一開始覺得是負擔,後來轉念,其實沒得選的人生也是一種幸福。」隨著新血加入,楊家事業逐步擴大,1993年楊宏文父母和學界朋友合資成立股份有限公司,父親名字的「麗」加上楊宏文的「文」,「麗文」就這麼誕生了。

接著,1999年併購巨流、駱駝兩家出版社,2005年開始經營英文教材而成立可諾,2008年為出版資訊類書籍成立藍海,這便是目前5個品牌的由來。經過20餘年發展,主力品牌麗文負責較廣泛的出版品與政府標案、巨流主打社科學術,藍海則彈性較大,除了接受自費出版,也代理經銷自有品牌的本版書,「等於出版、發行到通路,上中下游我們自己全包」。

行動無人書店 創造圖書新商模

2016年麗文首度申請經濟部補助,推出「行動無人書店」計畫。楊宏文當時懷著創造圖書業新商業模式的雄心,他解釋構想是訂閱制而非賣書,「我們進駐社區大樓的圖書室,收月費、定期幫社區換書。住戶可透過APP借書、許願想看的新書。」

這項服務曾獲得4、5個社區付費訂閱,童書借閱尤其受家長歡迎,「很多住戶還希望幫忙介紹更多社區。」但由於公司資源有限,加上少子化衝擊教科書、校園書局主業,不得不將重心轉往電子商務,讓計畫喊停。「如果在學校端沒有遇到那麼大的危機,我應該會把很多熱情放在這裡。」楊宏文惋惜地說。

少子化困境 電商、APP助攻實體店

危機驅動轉型,過程中楊宏文勇於找資源,「從我們獲經濟部通過的案子,就看得出轉型軌跡。」

楊宏文說,「早期每個學生都會買教科書,我們一年做上、下學期兩次生意就飽了。」但台灣少子化日趨嚴重,加上學生傾向買二手或甚至不需要書,導致近10年購書率持續下滑;不但書的地位一落千丈,人們購物行為也丕變,線上通路百花齊放,踏入實體店不再必要。

雪上加霜的是,新冠疫情讓來客數斷崖式下滑,促使麗文2021年開始全力經營「麗文校園購」電商平台。楊宏文還申請了經濟部SIIR服務業創新研發計畫、連鎖加盟及餐飲鏈結發展計畫,建置「麗文校園通」APP。從中導入點數、生日禮金等機制,建立會員分類與偏好標籤,強化行銷精準度。此外也創造優惠誘因,推動OMO(線上、線下整合)路徑運作,讓門市和電商、APP相互拉抬。

與博客來等大型電商相比,麗文的利基在於專營大學教材市場,價格更低、品項更齊全。「尤其我們會詢問買家是上哪個老師的課,再回報給出版社,業務能據此計算業績。」這讓教材出版社更樂於合作。幾年努力下,麗文電商平台現已占營業額10%,擁有10萬名以上會員。

不只是書店 轉型食衣住行新通路

「大學是台灣人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節點,以25家門市規模,每年就是幾萬個新生進來,同時產生幾萬個畢業生。」楊宏文把這項優勢放大,引進商品涵蓋食衣住行育樂。他強調麗文現在是「校園通路」而不只是書店,從3C、摩托車到服飾鞋包、小家電、零食飲料,「我們現在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

楊宏文指出,大學生市場是兵家必爭之地,此階段通常是人生第一次自主決定要用哪個品牌,出社會後很大機率會持續使用,「品牌可以透過我們進入校園市場,他們也樂於提供學生價。」

以往麗文只有實體門市時「一畢業就放生了」,並不會經營畢業生市場,「但現在就算只有5%畢業生繼續在我們電商消費,就不用怕少子化。」種種嘗試與努力,楊宏文希望麗文如同電商slogan所說,4年大學生活「1460日一起有你」,甚至持續陪伴學子畢業後的每一天。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