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政治升溫 律師:仲裁協議可降低企業跨境風險
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執行合夥律師黃麗蓉指出,2025年企業爭端仍以地緣政治風險為主,包括供應鏈中斷、人工智慧應用、ESG議題及併購後整合等,仲裁協議已經成為企業降低跨境風險、維持交易穩定的重要機制。
由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Baker McKenzie Taipei)與中華民國仲裁協會(CAA)聯合舉辦的「2025臺灣仲裁週:地緣政治與仲裁專題研討會」,5日與6日分別在台北與高雄登場。
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湯東穎表示,企業因應貿易戰及地緣政治壓力而調整海外布局之際,地主國的政治風險是企業風險管理能力一大挑戰,但透過妥善設計投資架構,將海外投資納入適切的國際投資協定保障,可確保與地主國的投資爭端得以訴諸中立、專業及有效的國際仲裁,是企業避免非法干預、保障海外投資利益的關鍵策略。
黃麗蓉則說,隨著地緣政治緊張與供應鏈重組風險升溫,仲裁協議已成為企業降低跨境風險、維持交易穩定的重要機制。她引述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每年對全球爭端案件的分析指出,2025年企業爭端仍將以地緣政治風險為主,包括供應鏈中斷、人工智慧應用、ESG議題及併購後整合等。
黃麗蓉強調,企業應優先選擇仲裁作為主要爭端解決機制,並在爭議中保持商業思維,透過仲裁,企業可在政策變動、供應鏈中斷或市場波動下,保有可預期的程序和結果,降低法律與聲譽風險。
她也提醒,仲裁價值不僅在於爭端發生後的解決,更在於風險發生前的預防。企業應在契約設計階段即納入仲裁條款,明確規範仲裁地、適用法及程序,確保在跨境交易或海外投資中可迅速、有效地處理爭議。
黃麗蓉指出,企業面對貿易戰、地緣政治壓力與市場波動,若能提前透過仲裁條款進行制度設計,便能在海外投資與跨境交易中建立法律防線。仲裁不僅提供中立、專業的爭端解決平台,也有助於維持供應鏈與交易的穩定性。
她強調,唯有在契約與投資架構上提前布局,企業才能在高度不確定的國際環境中保持競爭力與穩定營運。
由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Baker McKenzie Taipei)與中華民國仲裁協會(CAA)聯合舉辦的「2025臺灣仲裁週:地緣政治與仲裁專題研討會」,5日與6日分別在台北與高雄登場。
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湯東穎表示,企業因應貿易戰及地緣政治壓力而調整海外布局之際,地主國的政治風險是企業風險管理能力一大挑戰,但透過妥善設計投資架構,將海外投資納入適切的國際投資協定保障,可確保與地主國的投資爭端得以訴諸中立、專業及有效的國際仲裁,是企業避免非法干預、保障海外投資利益的關鍵策略。
黃麗蓉則說,隨著地緣政治緊張與供應鏈重組風險升溫,仲裁協議已成為企業降低跨境風險、維持交易穩定的重要機制。她引述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每年對全球爭端案件的分析指出,2025年企業爭端仍將以地緣政治風險為主,包括供應鏈中斷、人工智慧應用、ESG議題及併購後整合等。
黃麗蓉強調,企業應優先選擇仲裁作為主要爭端解決機制,並在爭議中保持商業思維,透過仲裁,企業可在政策變動、供應鏈中斷或市場波動下,保有可預期的程序和結果,降低法律與聲譽風險。
她也提醒,仲裁價值不僅在於爭端發生後的解決,更在於風險發生前的預防。企業應在契約設計階段即納入仲裁條款,明確規範仲裁地、適用法及程序,確保在跨境交易或海外投資中可迅速、有效地處理爭議。
黃麗蓉指出,企業面對貿易戰、地緣政治壓力與市場波動,若能提前透過仲裁條款進行制度設計,便能在海外投資與跨境交易中建立法律防線。仲裁不僅提供中立、專業的爭端解決平台,也有助於維持供應鏈與交易的穩定性。
她強調,唯有在契約與投資架構上提前布局,企業才能在高度不確定的國際環境中保持競爭力與穩定營運。
- 記者:中央社台北6日電
- 更多財經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