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調查:台灣逾8成網友玩數位遊戲 3成5有付費習慣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今天發布數位遊戲消費者調查,台灣有高達81.4%網友有玩數位遊戲的習慣,較前一年成長逾1成,常玩類型以手機遊戲83.9%居冠,不過,整體玩家僅35.5%有付費習慣,較前一年下降約1成。

資策會MIC調查發現,玩家常玩遊戲類型以手機遊戲居冠(83.9%),大幅領先其他如電腦遊戲(26%)、主機遊戲(24.4%)、網頁遊戲(13.9%)。其中,18歲至24歲玩家常玩手遊(87%),25歲至34歲玩家常玩主機遊戲(36.4%)。

資深產業分析師張真瑜指出,整體遊戲市場仍是以手遊與電腦遊戲的發展潛力最佳,而主機遊戲顯著成長,主要與新機、新遊戲相繼推出有關,進而帶動玩家遊玩。

資策會MIC表示,整體玩家的35.5%有付費習慣,其中,18歲至34歲付費習慣比例較高,近5成。張真瑜分析,疫後玩家付費能力下滑已成全球趨勢,再者,社群、影音等其他娛樂也會排擠消費者的資源,加上消費者更習慣免費內容,在付費上趨向精打細算。

張真瑜指出,整體玩家「只想玩免費遊戲」風氣興盛,不過免費遊戲已衍生多種獲利策略,先以免費誘因吸引下載,再透過遊戲內廣告、遊戲商城等吸引玩家掏錢,機制設計相當成熟。

觀測玩家的每月付費金額,72.1%玩家每月付費1000元內,其中,每月花費300元至500元者最多,占23.5%,次多為500元至1000元,為22.5%。至於付費動機,資策會MIC表示,前5名依序為解鎖更多遊戲內容、獲得個性化角色道具/服裝/皮膚、購買新資源/工具/武器、購買限量版遊戲功能與道具,以及希望贏得比賽,其中,希望贏得比賽有顯著成長,且首度進入前5名。

若進一步分析手遊消費者行為,資策會MIC表示,61.7%手遊玩家每日活躍遊玩的手遊數量介於1到2個,常玩類型依序為益智解謎、經營模擬與角色扮演,其中,益智解謎較前一年成長8.9%。調查顯示,吸引手遊玩家願意下載新遊戲的前3名因素,為免費、有空檔就能玩、體驗佳。

觀測手遊付費習慣,張真瑜分析,70.1%手遊玩家只想玩免費遊戲,較前一年提升近1成;針對手機付費玩家的消費金額,每月願付1000元以上者減少8.2%、願付500元內上升9.9%,如何提升免費玩家黏著度與付費機制設計已成為業者的挑戰。

資策會MIC也針對網友參與電競遊戲的行為進行調查,38.3%網友曾參與電競相關活動。資策會MIC表示,在電競活動或遊戲的每月花費,43.4%網友有相關經驗,16.8%每月花費300元內、15.9%花費300元至1000元,每月花費1000元至2000元以上的網友占5.1%。

資策會MIC調查期間在2024年第4季,採網路調查,有效樣本數為1068份,在95%信賴區間下,抽樣誤差為正負3個百分點。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