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避雷術1/ 菜英文也不怕!傳產二代把貨賣到阿拉伯肯亞 靠「它」24小時談生意

[周刊王CTWANT] 美國總統川普在全球打起無差別關稅戰,逼使產業拉回美國建廠,包括台積電、電子五哥等大廠均已允諾赴美設廠,對台灣中小企業則是不可能任務。夾在美中關稅戰中,沒富爸爸加持、無力聘請國際人才,又不會說英語的傳產小廠,要如何躲開高關稅、分散風險,尋找新客戶與利基商品? CTWANT記者採訪多位傳產二代及中小企業主,談他們如何利用國際電商平台的AI助力,不受關稅大浪衝擊。
「我是從小在工廠長大的阿沛!」蔡沛如是「騏峰塑膠」業務經理,她父親1988年創業,工廠出身、專心研發各式各樣的塑膠射出專利產品,實在很難撥出時間做國際貿易,因此她進入公司後,使用阿里巴巴國際站B2B平台,拓展多國市場,也因身為平台會員開通相關服務,從全球販售大數據發現市場新商機「寵物用醫療耗材零件」,騏峰轉而主攻此一市場,收到來自印度、阿拉伯、甚至非洲肯亞等訂單,2022年到2023年業績翻倍成長。
這豈不是要會說多國語言?蔡沛如笑著自曝「我的英文根本不好」,國外訂單都用阿里平台的「AI生意助手」做翻譯對話,「有個韓國客戶已經回頭買過幾次,每次都靠AI溝通,有一天客戶說『我一句英文都不會,都是直接打韓文』,才發現平台系統已經可以無縫接軌,都沒發現對方是『菜英文』。」
今年美國關稅戰開打後,有個印度客人想直接打電話來問,蔡沛如過去聽到「來自印度」就很怕,但今年平台推出視訊翻譯功能,打開一試,視訊框下出現即時的英文字幕,就不像以前一樣慌張了。
透過跨境B2B電商平台,不僅可找到不同國家的客戶,台廠還可善用網路上認識的供應鏈去進行布局,「在當地採購給當地的客戶,有效避開關稅問題」,成軍36年的電子線束加工廠「大琬國際」副總經理楊逸伶告訴CTWANT記者這記「避稅」新招。
楊逸伶表示,過去台商一卡皮箱闖天下的黃金時代,只要出門參展就有訂單,但長輩們後來發現,去外面找單越來越難,工廠陸續由二代接班後,也比較會用網路詢價,所以大琬國際2021年開始使用阿里巴巴的平台,短短五年,業績就翻倍成長。

「以前是老闆叫我們趕快報價,現在是AI在催。」楊逸伶表示,阿里擅長的AI功能是24小時不停工,一直在網路上回答客戶問題,新進化的AI還會主動從大數據裡匹配有需求的國際客人,「有些客戶,兩三年沒接觸後一般就半放棄,但AI可以在網路上偵測客人需求、主動拿著產品選單去找他們。」
楊逸伶提及,有位客人在2012年認識,但直到2019年前都被已讀不回,後來在電商平台上發現他是個「鍵盤俠」,見面不說話、但在網路上發言很積極,發現這個秘密後,公司主動用網路平台去接觸,結果拿到100萬台幣的訂單。
成立50年的「廣協」是一家糖果機、糖果包材等傳統貿易商,業務經理曾卿豪告訴記者,他曾花三個月時間與一位外國客人談生意,最後只買了少量的冰淇淋勺子,後來在電商平台的數據庫發現,這位客戶的母公司是一間澳洲農場,主打乳製品只能放24小時,因此依其產品特性,主動出擊提供少量多樣的產品項目,結果在網路上只花三天,就拿到比過去多三倍的訂單。
曾卿豪說,還有一個玩具進口商,一開始是要買糖果機,但在電商平台數據上看到,這家進口商有糖果與相關玩具的需求,所以重新整理出適合的商品清單出擊,本來要買600件的試單,後來變成6000件的正式貨櫃單。

面對傳產招人大不易的問題,曾卿豪表示,使用電商平台雖需付年費,但比起招募員工再培訓,快且有效,還可讓資深同事靠新科技工具來提升效率,例如過去客戶回信慢、讓賣家乾著急,後來使用電商平台的AI後效率飆升,「觀察才發現,AI回覆的都是『買家喜歡的內容』,所以客戶很願意花時間溝通,根本不知道對方不是真人。」他說,現在公司用AI先做第一次接觸,到了報價階段,再找真人業務去對接。
「情境圖非常重要,但我們小小的貿易公司很難養出專業的美術人才」,曾卿豪解釋,做一張商品圖片,要先準備樣品寄給設計師,可能花上一周到一個月的反覆溝通才能完成,現在只要30秒就能產生圖案,「我們成功打進德國HARIBO哈瑞寶小熊軟糖的供應鏈,其實是他們的法國採購看到我們網頁上的糖果機示意圖,才選中我們。」曾卿豪說。
Alibaba.com台灣總經理陳寶圭表示,阿里巴巴1999年成立,20幾年積累了全球超過4700萬的活躍買家,覆蓋全球超過190個國家、在18種不同的語系,每天在平臺上的買賣溝通超過50萬筆,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據,這些數據其實就是阿里這20多年來最珍貴的資產,擁有最先進的算法跟模型,基於這些AI工具,能發揮新的生產力,而且AI「越多人用,它會越聰明。」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財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