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日本成功爭取「非疊加」關稅 台灣不只20%?傳產稅率一次看

[周刊王CTWANT] 美國自8月7日「對等關稅」措施正式上路,包括台灣在內的多數國家,採取「疊加」計算方式,即在原有最惠國(MFN)關稅稅率上,再加徵20%的暫時性對等關稅;經濟部指出,「傳產及農漁產品」兩大產業影響最爲顯著。
台灣目前面臨高達 20% 的疊加稅率,遠高於韓國的 15%、泰國與印尼的 19%,不僅削弱台灣產品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也將迫使部分企業考慮轉移產地或改變出口策略,進一步衝擊本地就業與產業鏈生態。
根據美國總統川普於7月31日簽署的行政命令,新稅率涵蓋工具機、農漁產品、紡織品、塑橡膠、自行車等產業。經濟部指出,計算方式與今年4月5日啟動的10%對等關稅相同,但加徵比例翻倍,對台灣傳統產業與部分農漁產品影響顯著。
主要稅率調整示例,工具機從原MFN稅4.7%,疊加20%後為24.7%;原零關稅農漁產品直接調升至20%,紡織品、塑橡膠與自行車分別自原稅率10至20%、3至6%、5.5至11%,疊加 20%
科技產品方面,川普已宣布半導體關稅將達100%,但若企業承諾或正在美國設廠,則可豁免。由於台積電已在美國投資設廠,業界普遍認為有望免受此波關稅衝擊。
除了歐盟,日本目前也成功爭取「非疊加」待遇,行政院經貿辦表示,與美持續磋商中,也強調:「每個國家本身貿易結構不同,與美國針對對等關稅談判的狀況及進度亦有差異。」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財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