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電價遇上大罷免 經濟問題終究成政治主導

台電已累積虧損高達4326億元,負債比率93.1%,負債水位已淹至口鼻。(圖/台電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2025年上半年的電價費率審議會今日下午結束,當工商團體代表步出會議時,笑容可掬地預告,將有「想不到的好消息」。隨後召開記者會果真宣布,考量到「國際關稅變化與地緣政治風險,可能引發國際經濟及物價波動隱憂」,4月電價全面凍漲。
回顧今年1月,藍白兩黨聯手封殺台電2000億元撥補預算,2025年預算所編列的1000億元直接刪除,2024年所編列的1000億元追加預算迄今懸而未決;當時經濟部便警告,若撥補預算全數落空,就只剩下漲價及舉債兩條路可以走。
過去2個月,上至總統府、行政院,下至經濟部、台電均把撥補預算與漲電價連結,頻頻強調只要立院不同意撥補預算,將出現漲電價惡果,在野黨也反過來批評,政府是在情緒勒索。
從財務面分析,台電已累積虧損高達4326億元,負債比率93.1%,負債水位已淹至口鼻。事實上,台電估計,今年還會出現約500億虧損,按電價公式計算,合理電價應為每度4.0968元,約調漲9.085%;電價審議會為了避免台電破產,理應合理反映。
經濟面來說,今年國際燃料價格持續向下修正,部分早已回歸到俄烏戰爭前水準,當台電所要面臨的燃料成本壓力沒有過去來得重,有相當機會可以讓過去堆積漲價壓力得以些許釋放。
從政治面來看,藍白大砍今年度預算,已讓政府換得長達1年的「政治免死金牌」,此時選擇漲價,不僅可以彌補台電過去多年凍漲所造成虧損,也甩鍋給藍白大砍預算,何樂而不為?
當今年財務、經濟及政治面都對漲價有利,今年卻還要考慮突如其來的「大罷免」新變數。
朝野立委都擔心調漲電價,將進一步推升物價上升,造成民怨四起。執政黨即便有自信可以用民怨驅動罷免動能,但民意本身就是「雙面刃」,難保燒回政府,影響到罷免結果;當民進黨立委上周喊話政府要等7月「新民意」出來後,再來考慮電價,早可看出心思。
同樣地,面臨罷免的國民黨立委意見也分歧。部分藍委需要電價凍漲當作「下台階」,作為重新討論台電千億撥補預算的籌碼,也讓自己得以減緩自身仇恨值,換取罷免安全過關。
台電長期被迫承擔大量政治任務,過去曾出現連7次凍漲的紀錄,以及俄烏戰爭後採取「半套式調法」,都是造成台電無法適時反映電價,迅速累積虧損的主要原因。
電價從來都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更多是攸關政府、民意代表支持度的政治問題。
尤其,當今年遇上大罷免,電價公式所須考量的台電累積虧損、燃料成本,早已不堪一擊,當執政黨、在野黨、民眾、產業對電價凍漲喜聞樂見,誰又在乎那個一直只能仰賴政治施捨預算,長期無法自我營運,只有台電獨損的世界呢?誰在記得台電還有一個2849億元的核四廠迄今未列資產減損?
相關新聞
電價不漲、虧損還在!經濟部持續爭取千億撥補 台電4招開源節流
快訊/考量國際關稅及地緣政治風險 4月電價決議不調漲
提卑微要求 許舒博:330度以下電價別漲、330度以上別「齊頭漲」
- 記者:nownews
- 更多財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