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未用核能致虧損?經濟部否認澄清曝主因

台電未用核能致虧損?經濟部否認澄清曝主因
台電指出,虧損主因為國際燃料價格大漲,電價未完全反映成本所致。(圖/NOWnews資料照)

[NOWnews今日新聞] 經濟部今(27)日聲明,有關報載民眾黨張啓楷委員所述經濟部長的「3大嚴重錯誤」,經濟部再次澄清,台電虧損主因為國際燃料價格大漲,電價未完全反映成本所致,而編列特別預算係因應關稅衝擊產業之關鍵時刻,用2024年歲計賸餘撥補台電1,000億元以穩定電價。

經濟部再次鄭重說明,俄烏戰爭導致燃料飆漲才是台電虧損主因,2022、2023年台電發購電燃料成本連續兩年逾6千億,是戰前的兩倍以上,加上台電近3年吸收民生、工業電價達6,000億元,遠超電價調整幅度。事實上如韓、日、法等國電價調漲更多、預算補助更龐大;我國為照顧民生、穩定物價及維持產業競爭力,採取和緩電價調整策略,由台電公司先吸收部分國際燃料成本漲勢,致使2024年底累積虧損達4,229億元,換得國內的物價穩定成效。

關於委員所述台電虧損係因未使用核能發電,經濟部表示,以2015年能源結構來看,即使在當年核能發電占比16%、火力發電占比78%的情況下,以2023年燃料價格的水準計算,每度電售電成本亦將提高至近4元,與目前售電成本相當,再次說明近年俄烏戰爭致國際燃料價格大漲,實為台電虧損主因。

關於能源政策方向,經濟部強調,我國推動多元綠能、深度節能之二次能源轉型政策符合國際主流趨勢。我國參考國際再生能源推動做法,導入再生能源躉購費率制度(FIT)鼓勵設置再生能源,非台灣所獨有,近年太陽光電躉購費率已大幅下降,從2010年每度11.76元,下降至2025年每度4.49元,下降幅度約6成。且我國再生能源也逐漸由躉購走向企業購電(CPPA),對台電電價成本影響將逐漸縮小。

經濟部進一步說明,面對美國關稅影響產業的重大事件,為幫助台灣經濟發展,業界都希望能降低成本、不調漲電價。政府運用2024年歲計賸餘,撥補台電1,000億元,逐步穩健台電經營,讓台電更有能量與底氣續行供電義務,頂住電價調整壓力,與產業共度難關,絕非如委員所稱新瓶裝舊酒。



相關新聞


賞花不用出國!台電魚木黃白花季滿開 也能拍出韓劇唯美氛圍


核電延役修法明開公聽會!童子賢擬提五大優點:核能、綠電勿偏廢


AIT有意在台灣推核能 郭智輝:對於哪種能源都抱持著歡迎態度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