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美要求大降汽車關稅 誰受惠?誰將受害?

台美近期針對關稅進行談判,也讓汽車關稅成為產業熱門話題。(圖/NOWNEWS資料照片)
[NOWnews今日新聞] 台美近期針對關稅進行談判,也讓汽車關稅成為產業熱門話題。市場傳出美方要求台灣降低進口車關稅,稅率從原本的17.5%,一口氣大將至2.5%,甚至還有傳言美方要求0%,引發外界關注。美國獅子大開口調降進口車關稅,假如台灣為此答應了,那麼勢必一定會壓縮到國產車的市場空間,所以汽車關稅調降到底有哪些人受惠?哪些人有害?對產業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台灣對等關稅稅率至今都還沒有揭牌,市場傳言目前卡觀的問題有兩大項目:一、美國農產品市場准入;二、進口汽車關稅是否從現行的17.5%降到2.5%、甚至是歸零。傳言指出,對於進口車關稅,美國態度相當強硬的,假設台灣提出分年緩降這種折衷的方式,恐怕也不易過關。
關稅事實上就是一種「讓消費者多付錢、補貼保護國內少數生產者」的機制,當關稅障礙移除了,理論上受益的應該是全體消費者,因為可以以比之前更便宜的價格買到海外商品,因此進口車關稅降低,自然而然台灣消費者是最大贏家。
不過,有利就有弊。對於台灣汽車製造業來說,關稅調降可說是迎來一記重拳;經貿專家指出,進口車關稅只要降至10%以下,國產車廠競爭力將面臨嚴峻考驗。
中華民國汽車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劉錦村表示,以豐田(Toyota)為例,假設美國進口汽車關稅若降至0%,那麼從日本與美國進口汽車,都會比國產車更便宜,未來車廠就會慎重考慮「是否在台灣生產製造」,可預期市場競爭將出現變化。
而台美在談判期間,車市就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自從4月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等關稅政策後,由於產業前景不明朗,導致車市出現緩購潮,為了避免繳完貨物稅、關稅後政府降稅,造成重大損失,進口車商遲遲不願提車,有媒體指出有近3萬輛進口車卡在台北港;而消費者也傾向再觀望,購車態度保守。
面對車市的觀望態度,在6月底時,經濟部也出面表示,未來僅針對美系車進行關稅調降,而非全面開放;加上美國進口車在台市占率不高,僅特斯拉與雙B部分車款在台灣車市銷售,整體對國內汽車產業的衝擊仍在可控範圍,並透露政府將採取「先談關稅、再調整貨物稅」的策略。
消息一出,也帶動非美系進口車的銷量,買氣開始回溫,至於和泰、中華車等國產車廠,也開始感受到市場需求回升。
不過隨著各國關稅紛紛揭牌,幾家歡樂幾家愁,不過台灣稅率遲遲不公布,也讓市場擔憂氣氛開始加重,中華民國汽車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劉錦村指出,新車與二手車業者目前生意慘淡。車商也坦言,在公布關稅前,只能以優惠、議價空間作誘因;但部分進口車關稅若降至零,價差太大,觀望的預期心理若無法消除,車市就難有起色。
相關新聞
美放行輝達、AMD晶片銷中國 陸行之:內線偷跑先賺過半
美國放行輝達H20銷往中國 富比士:黃仁勳躍升全球第6大富豪
到處加稅、逼鮑爾降息!謝金河:川普「常識治國」背後邏輯
- 記者:nownews
- 更多財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