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接衛福部馬上頒「拆彈」新政 石崇良:五步驟優先處理急診壅塞


一接衛福部馬上頒「拆彈」新政 石崇良:五步驟優先處理急診壅塞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28)日上午親自公布AI內閣2.0新人事,準衛生福利部長石崇良下午即與媒體見面。台大醫院急診醫師出身的石崇良表示,上任後有三大重要議題,包括「醫療韌性、 心理韌性、社會韌性」,其中,醫療韌性裡頭就要優先處理急診壅塞,他也具體提出五步驟要降低急診的發生跟分散。


內閣改組今正式公布定案,儘管新任衛福部長石崇良9月1日才正式交接上任,但石崇良在新職佈達僅半天,下午就馬不停蹄與媒體見面,宣布未來新政方向。


石崇良表示,衛福部需面對的問題很多,主要有三個重要議題都跟韌性有關,分別是醫療韌性、心理韌性以及社會韌性。第一個要處理的是醫療韌性,又可以區分人、藥、資源,裡頭要優先處理的是急診壅塞。


石崇良坦言,如果急診長期壅塞就談不上韌性,因為量能太緊了,能夠創造出的尖峰量能就相對減少,「我從急診來,最希望解決這長期急診壅塞的問題」,儘管問題很複雜,但可以一步一步的解析。


石崇良指出,要解決問題,就要從急診流程,即病人流量、急診處置流程,以及病人最後是住院或回家下手,第一步,前端流量的部分,要解決分流問題,其實國內急診病人數量在疫情後相對是穩定的,但隨季節會有波動起伏,這點可透過健保大數據看出大致分布。以現在的檢傷分類來看,只有20%是危急的一、二級,70%為三級,剩下的是輕症的四、五級。


石崇良說,除了一、二級住院率高,其餘8成都是直接回家,都是不需要住院的,因此,第一步會想要做分流,在假日多數診所休息的狀況下,推動「假日急症中心」來處理假日急診壅塞的問題,在醫院急診之外,提供一個能就近處理內外科急卻不危急的外傷跟兒科問題,達到分流。


其餘步驟,他說,也會鼓勵假日開診的基層診所,祭出鼓勵措施;強化家醫計畫,讓慢性病管理做好,就不會因慢性病控制不良問題跑急診,降低需求;再來針對在居家或機構照護的失能者,過去也是一有狀況就往急診送,造成負荷,希望強化機構或居家個案的緊急處理能力,以區域聯防的方式,像日本有聯合值班方式,在夜間跟假日提供服務。


石崇良說,最後,急診壅塞也受到護理人力不足影響,「床開不出來,人送不上去」最大瓶頸 就是護理人力不足,都是環環相扣的,因此,健保今年推動醫院個別總額,就調升收治住院的權重,只要醫院增加開床收治病人跟新聘護理人員,基期就有保障,藉此鼓勵收治住院,而衛福部進行中的十二大護理改革措施會繼續做,但會滾動式檢討,以護病比獎勵為例,如果醫院是用關床方式來達標,完全喪失本意,所以會特別針對增加人力跟病床的達標醫院給予不同的獎勵。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最新食安!「野人舒食」18項違規重罰64萬 「3Q雞排」查獲逾期麵粉


WHO剛延長「M痘緊急狀態」一年 疾管署公布又爆3本土個案!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