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士人是誰?BBC分析以色列為何介入敘利亞政局
在敘利亞新政府試圖在這片飽經戰火洗禮的土地建立統治之際,一波新的致命教派暴力正在席捲這個國家,凸顯敘利亞安全局勢的脆弱。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一名德魯士族(Druze)商人據稱在13日遭到綁架,引發德魯士民兵與遜尼派貝都因族(Bedouin)武裝分子在敘利亞南部爆發多日衝突。
以色列昨天發起軍事行動,表示此舉是為了保護當地的德魯士少數族裔,並消滅那些被控在蘇威達(Suweida)襲擊德魯士人的親政府武部隊。敘利亞人權瞭望台(The Syrian Observatory for Human Rights)指出,自7月13日起,蘇威達地區的暴力衝突已導致至少300人喪命。
這場血腥動亂加上以色列的暴力空襲,再度燃起人們對敘利亞安全體系崩潰的憂慮。
德魯士人是誰?
德魯士人是活躍於敘利亞、黎巴嫩、以色列和以色列占領的戈蘭高地(Golan Heights)的阿拉伯語系少數民族宗教群體。德魯士人的信仰源於什葉派伊斯蘭教分支,但發展出獨特的宗教身分與教義體系。
全球約有100萬名德魯士人,其中一半居住在敘利亞,約占敘國人口3%。根據以色列中央統計局,約有15.2萬德魯士人居住在以色列和其占領的戈蘭高地。
敘利亞前總統阿塞德(Bashar al-Assad)突然垮台後,以色列一直在與北部邊境附近的德魯士人接觸,以尋求與多個敘利亞少數族群結盟。以色列日益將自己定位為庫德人(Kurds)、德魯士人和阿拉維派(Alawite)等少數族群的區域保護者,同時持續打擊敘利亞境內的軍事基地和政府軍。
在5月教派衝突期間,以色列曾對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總統府附近發動空襲,聲稱這是對攻擊德魯士人行動的警告。不過,一些來自敘利亞與黎巴嫩的德魯士領袖指控以色列蓄意挑起教派矛盾,以推進其在該地區的擴張野心。
以色列為何選在此時攻擊敘利亞?
以軍近期的攻擊主要是為了警告並嚇阻敘利亞政府軍在敘利亞南部的部署行動,以色列聲稱他們正試圖在當地建立「非軍事區」,以防止伊斯蘭武裝分子出現在其北部邊境,即戈蘭高地附近。
這是自以色列2024年12月摧毀敘利亞境內數以百計軍事設施,並占領由聯合國託管的緩衝區以來,最嚴重的軍事升級行動。以色列多次轟炸敘利亞,目的在於阻止新政權增強軍事能力,避免對以色列安全構成潛在威脅。
國際社會反應?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說,美方對暴力局勢「深表關切」,並於今天宣布「我們已就具體行動達成共識,將於今晚終結這令人不安與震驚的局勢。」
包括黎巴嫩、伊拉克、卡達、約旦、埃及與科威特在內的多個阿拉伯國家也譴責以色列空襲敘利亞政府與安全部隊。沙烏地阿拉伯外交部痛批這是「以色列對敘利亞的公然襲擊」,伊朗則表示這些攻擊「完全在意料之中」。
土耳其則形容這些空襲「破壞了敘利亞爭取和平、穩定與安全的努力」。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也譴責以色列在蘇威達與大馬士革的「升級性」攻擊行動。
後續發展?
這波暴力衝突凸顯敘利亞戰後安全與政治格局的脆弱性,近期一連串衝突加劇外界對敘利亞教派衝突再起的擔憂。
在敘利亞臨時總統夏拉(Ahmed al-Sharaa)試圖鞏固權力並整合各派系之際,其以伊斯蘭主義者主導的政府能否消弭各方因多年內戰而激化的裂痕,仍是未知數。這場教派衝突加上以色列空襲,恐破壞國家重建與戰後復甦的努力。
而以色列很可能會持續將敘國新政府,以及其在南部的伊斯蘭主義盟軍視為重大安全威脅,並試圖與那些被夏拉政府邊緣化的少數族群結盟。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一名德魯士族(Druze)商人據稱在13日遭到綁架,引發德魯士民兵與遜尼派貝都因族(Bedouin)武裝分子在敘利亞南部爆發多日衝突。
以色列昨天發起軍事行動,表示此舉是為了保護當地的德魯士少數族裔,並消滅那些被控在蘇威達(Suweida)襲擊德魯士人的親政府武部隊。敘利亞人權瞭望台(The Syrian Observatory for Human Rights)指出,自7月13日起,蘇威達地區的暴力衝突已導致至少300人喪命。
這場血腥動亂加上以色列的暴力空襲,再度燃起人們對敘利亞安全體系崩潰的憂慮。
德魯士人是誰?
德魯士人是活躍於敘利亞、黎巴嫩、以色列和以色列占領的戈蘭高地(Golan Heights)的阿拉伯語系少數民族宗教群體。德魯士人的信仰源於什葉派伊斯蘭教分支,但發展出獨特的宗教身分與教義體系。
全球約有100萬名德魯士人,其中一半居住在敘利亞,約占敘國人口3%。根據以色列中央統計局,約有15.2萬德魯士人居住在以色列和其占領的戈蘭高地。
敘利亞前總統阿塞德(Bashar al-Assad)突然垮台後,以色列一直在與北部邊境附近的德魯士人接觸,以尋求與多個敘利亞少數族群結盟。以色列日益將自己定位為庫德人(Kurds)、德魯士人和阿拉維派(Alawite)等少數族群的區域保護者,同時持續打擊敘利亞境內的軍事基地和政府軍。
在5月教派衝突期間,以色列曾對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總統府附近發動空襲,聲稱這是對攻擊德魯士人行動的警告。不過,一些來自敘利亞與黎巴嫩的德魯士領袖指控以色列蓄意挑起教派矛盾,以推進其在該地區的擴張野心。
以色列為何選在此時攻擊敘利亞?
以軍近期的攻擊主要是為了警告並嚇阻敘利亞政府軍在敘利亞南部的部署行動,以色列聲稱他們正試圖在當地建立「非軍事區」,以防止伊斯蘭武裝分子出現在其北部邊境,即戈蘭高地附近。
這是自以色列2024年12月摧毀敘利亞境內數以百計軍事設施,並占領由聯合國託管的緩衝區以來,最嚴重的軍事升級行動。以色列多次轟炸敘利亞,目的在於阻止新政權增強軍事能力,避免對以色列安全構成潛在威脅。
國際社會反應?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說,美方對暴力局勢「深表關切」,並於今天宣布「我們已就具體行動達成共識,將於今晚終結這令人不安與震驚的局勢。」
包括黎巴嫩、伊拉克、卡達、約旦、埃及與科威特在內的多個阿拉伯國家也譴責以色列空襲敘利亞政府與安全部隊。沙烏地阿拉伯外交部痛批這是「以色列對敘利亞的公然襲擊」,伊朗則表示這些攻擊「完全在意料之中」。
土耳其則形容這些空襲「破壞了敘利亞爭取和平、穩定與安全的努力」。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也譴責以色列在蘇威達與大馬士革的「升級性」攻擊行動。
後續發展?
這波暴力衝突凸顯敘利亞戰後安全與政治格局的脆弱性,近期一連串衝突加劇外界對敘利亞教派衝突再起的擔憂。
在敘利亞臨時總統夏拉(Ahmed al-Sharaa)試圖鞏固權力並整合各派系之際,其以伊斯蘭主義者主導的政府能否消弭各方因多年內戰而激化的裂痕,仍是未知數。這場教派衝突加上以色列空襲,恐破壞國家重建與戰後復甦的努力。
而以色列很可能會持續將敘國新政府,以及其在南部的伊斯蘭主義盟軍視為重大安全威脅,並試圖與那些被夏拉政府邊緣化的少數族群結盟。
- 記者:中央社敘利亞蘇威達16日綜合外電報導
- 更多國際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