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的狗?切爾諾貝利核災禁區流浪犬毛色突變 學者懷疑遭化學物質污染

[周刊王CTWANT] 烏克蘭切爾諾貝利(Chernobyl)隔離區近日出現多隻毛色異常的藍色流浪狗,引發國際關注與學界困惑。這群狗由「切爾諾貝利的狗」(Dogs of Chernobyl)團隊照料,影片顯示牠們身上布滿藍色斑塊,部分甚至全身發出亮藍色光澤。照護人員驚訝表示,「牠們上週還不是藍色的,原因不明,正在嘗試捕捉檢查」。
根據英國《每日快報》報導,該組織隸屬非營利機構「清潔未來基金會」(Clean Futures Fund),自2017年起在切爾諾貝利隔離區內負責約700隻犬隻的照護與絕育,每年提供食物與醫療。這些狗是1986年核災後居民撤離時遺留的寵物後代,牠們在高輻射環境中生存至今。團隊在社群平台X上發文指出,「最可能的情況是接觸到某種化學物質」。
影片發布後迅速在社群上引發熱議,TikTok與Instagram用戶紛紛提出假設。有留言稱「藍毛可能是外部化學污染,可被清洗掉」,也有人驚嘆「這些狗在污染區生活數十年仍能繁殖,真不可思議」。儘管毛色異常,照護人員表示這些狗「活躍且健康」。
報導中提到,切爾諾貝利核電廠(Chernobyl Nuclear Power Plant)爆炸發生於1986年4月26日,釋放大量放射性物質,形成「切爾諾貝利隔離區」(Chernobyl Exclusion Zone,簡稱CEZ),人類撤離後野生動物反而繁衍。當地輻射值達11.28毫倫(millirem),為人類安全上限6倍。2024年研究顯示,長期生活於此的狗群已產生基因突變,具有對輻射與重金屬的異常耐受力。
研究由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環境健康科學家克萊曼(Norman J. Kleiman)帶領,團隊分析116隻生活在核電廠周邊與切爾諾貝利市(Chernobyl City)犬隻的血液樣本,發現兩個獨特基因族群,與世界其他犬種完全不同。這些血樣於2018至2019年間,在「切爾諾貝利的狗」進行絕育與疫苗計畫時收集。
克萊曼表示「不知怎的,這兩個小族群能在極端有毒環境中生存」。研究揭示近400個「離群基因位點」(outlier loci),其中52個與環境污染暴露相關,顯示長期輻射與化學物質接觸促使基因突變代代相傳。研究結果於2023年3月發表在《犬類醫學與遺傳學期刊》(Canine Medicine and Genetics)。
當地居民告訴研究人員,這些藍色狗在前一週仍是正常毛色,專家推測牠們可能在含化學成分的物質中翻滾所致。目前團隊正嘗試捕捉部分犬隻進行樣本檢測,以確定是否與污染或金屬化合物有關。
這起「藍色狗群」現象為切爾諾貝利災區首次記錄。聯網媒體戲稱「夜光狗將成新潮寵」,但更多網友留言表達憂心,「為這些動物感到難過」。另有化學領域讀者留言推測,「膠體銀」(colloidal silver)可能導致毛色變藍。
科學家提醒,切爾諾貝利仍是全球輻射最嚴重地區之一,這些狗的存在象徵自然在極端條件下的生存韌性,也顯示人類長期環境污染對物種造成的深層基因影響。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國際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