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國律師搖身台灣漁夫 李豪航遍全台挖掘漁港好故事
溫哥華圖書館昨天舉辦了一場講座,請到溫哥華出生長大的李豪(Leo Seewald)談自己如何從一名加拿大律師變成台灣漁夫。李豪說,他從小就在濱海的溫哥華長大,但更愛被海洋環繞的台灣,也因此開啟一道意外人生。
李豪接受中央社訪問時第一句話就用國語笑著說:「我國語、粵語都說得很好,還會德語、法語,但是英語最差。」
當然,這是玩笑話。一般人很難想像一個白皮膚的外國人能說得一口流利的國語,更難以想像他竟然是一名台灣漁夫。他說:「到今天為止,我相信自己仍是台灣唯一白皮膚的漁夫!」
李豪在加拿大西門菲沙大學商學院學士畢業後,隨後到亞伯達大學攻讀法學院,成為律師後到香港律師事務所工作。
能順利到香港工作,源於他少年時就奠定的中文基礎。
李豪說,少時常與父母家人一起到華埠吃飯,對華人的語言文化產生興趣,10歲時主動對媽媽說:「我想學中文。」「那個年代中文教學還沒那麼普遍,我們又不熟悉華人圈子,我很感謝媽媽為了讓我學中文,費心地幫我一直打電話找老師。」
40年前的溫哥華華人都是說粵語,因此當時李豪學的是粵語,隨後從香港轉至北京工作,才開始接觸國語。
因緣際會下,2006年他進入宏利金融集團 (Manulife)工作,老闆讓他選擇去台灣或是印尼,他說:「很多人都跟我說台灣好,去了不會後悔。」
他到台灣擔任宏利保險的副總經理和其資產管理公司的董事長,他的海洋之旅也開始了。
從小就喜歡海的李豪一開始買了遊艇行走台灣海域,後來發現只有漁船才能進漁港,這讓他很沮喪。直到他5年前獲得台灣身分證後,終於如願可以買漁船、通過漁夫資格考,正式成為一名漁民,行船探索台灣大小漁港。
他說:「台灣有230多個漁港,很多台灣人都不知道吧!」
他知道很多漁民必須全心投入工作、掙錢維繫生活,不可能有機會走訪各個漁港,更不要說一般人了,即使每天吃魚,也不太明白漁港和漁民文化。「但台灣海洋和漁民真的有太多好故事,我感覺自己是正港台灣人,有義務走遍每個漁港,把它們的美麗介紹給全世界人知道。」
如今他不僅是永鑫能源董事長,還是TaiwanPlus電視節目「豪哥海上看台灣」(Happy Fisherman)的主持人,在節目中輕鬆地切換英語和國語,和漁民一起出海,介紹台灣各地漁民的生活和漁港風光。
李豪已經踏足過約170多個漁港,接下來的計畫是到金門、馬祖。問他如果中國漁船來挑釁怎麼辦呢?他說:「不擔心,我船上有很多台啤,請他們來喝啤酒話家常,大家一起捕魚、一起開心。」
李豪的演講是今年加拿大台灣節(Taiwan Festival)的第一個暖場活動。台灣節主辦人,加拿大亞裔活動協會執行長吳權益表示,在李豪身上可以看到他充滿冒險挑戰的精神,以及他對台灣鄉土文化的熱愛。
吳權益說:「一個加拿大人都能如此深愛台灣,我們是不是該對自己的身分與文化要有更多的反思和理解呢?」
他說,接下來溫哥華圖書館還會有包括磁磚、音樂、美食等多個場次的講座,透過不同觸角展示豐富的台灣故事。
李豪接受中央社訪問時第一句話就用國語笑著說:「我國語、粵語都說得很好,還會德語、法語,但是英語最差。」
當然,這是玩笑話。一般人很難想像一個白皮膚的外國人能說得一口流利的國語,更難以想像他竟然是一名台灣漁夫。他說:「到今天為止,我相信自己仍是台灣唯一白皮膚的漁夫!」
李豪在加拿大西門菲沙大學商學院學士畢業後,隨後到亞伯達大學攻讀法學院,成為律師後到香港律師事務所工作。
能順利到香港工作,源於他少年時就奠定的中文基礎。
李豪說,少時常與父母家人一起到華埠吃飯,對華人的語言文化產生興趣,10歲時主動對媽媽說:「我想學中文。」「那個年代中文教學還沒那麼普遍,我們又不熟悉華人圈子,我很感謝媽媽為了讓我學中文,費心地幫我一直打電話找老師。」
40年前的溫哥華華人都是說粵語,因此當時李豪學的是粵語,隨後從香港轉至北京工作,才開始接觸國語。
因緣際會下,2006年他進入宏利金融集團 (Manulife)工作,老闆讓他選擇去台灣或是印尼,他說:「很多人都跟我說台灣好,去了不會後悔。」
他到台灣擔任宏利保險的副總經理和其資產管理公司的董事長,他的海洋之旅也開始了。
從小就喜歡海的李豪一開始買了遊艇行走台灣海域,後來發現只有漁船才能進漁港,這讓他很沮喪。直到他5年前獲得台灣身分證後,終於如願可以買漁船、通過漁夫資格考,正式成為一名漁民,行船探索台灣大小漁港。
他說:「台灣有230多個漁港,很多台灣人都不知道吧!」
他知道很多漁民必須全心投入工作、掙錢維繫生活,不可能有機會走訪各個漁港,更不要說一般人了,即使每天吃魚,也不太明白漁港和漁民文化。「但台灣海洋和漁民真的有太多好故事,我感覺自己是正港台灣人,有義務走遍每個漁港,把它們的美麗介紹給全世界人知道。」
如今他不僅是永鑫能源董事長,還是TaiwanPlus電視節目「豪哥海上看台灣」(Happy Fisherman)的主持人,在節目中輕鬆地切換英語和國語,和漁民一起出海,介紹台灣各地漁民的生活和漁港風光。
李豪已經踏足過約170多個漁港,接下來的計畫是到金門、馬祖。問他如果中國漁船來挑釁怎麼辦呢?他說:「不擔心,我船上有很多台啤,請他們來喝啤酒話家常,大家一起捕魚、一起開心。」
李豪的演講是今年加拿大台灣節(Taiwan Festival)的第一個暖場活動。台灣節主辦人,加拿大亞裔活動協會執行長吳權益表示,在李豪身上可以看到他充滿冒險挑戰的精神,以及他對台灣鄉土文化的熱愛。
吳權益說:「一個加拿大人都能如此深愛台灣,我們是不是該對自己的身分與文化要有更多的反思和理解呢?」
他說,接下來溫哥華圖書館還會有包括磁磚、音樂、美食等多個場次的講座,透過不同觸角展示豐富的台灣故事。
- 記者:中央社記者程愛芬溫哥華19日專電
- 更多國際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