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英相施凱爾最快1月訪中 中國巨型使館建案將獲准
數家英國媒體今天援引官方消息來源報導,英國首相施凱爾可能明年1月或2月訪問中國;一旦成行,這將是自2018年時任首相梅伊(Theresa May)以來,暌違近8年後,再度有英國現任首相訪中。
另一方面,報導指出,英國政府擬在下個月批准中國駐英巨型新使館建案。此新使館將是歐洲境內規模最大外國使館之一,遭質疑恐成間諜活動大型基地,且使館預定地底下有重要電纜通過、鄰近敏感電信設施。不過,英國情報機關已表態相關風險「可控」。
根據英國天空新聞網(Sky News)電視台、泰晤士報(The Times)、衛報(The Guardian)等媒體報導,施凱爾(Keir Starmer)可能在明年1月或2月訪中,雖然行程仍未定案。
施凱爾去年7月就任,同年11月在20國集團(G20)巴西峰會期間首次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當時施凱爾即表達,希望一有機會即在倫敦或北京舉行由他及中國國務院總理共同領銜的英中雙邊正式高階會談。原本有消息指出,施凱爾擬今年秋天訪中。
儘管去年7月上台的英國工黨政府多次強調與中國建立「務實」、穩健關係的重要性,英中關係近幾個月仍因為國會共諜疑雲、中國巨型使館建案、中資對英國鋼鐵等敏感產業的控制等爭議,而時有波折。同時,英國政府也強調,加強與中方接觸往來有助雙邊「強健」溝通。
去年7月以來,英國已陸續有外交、財政、能源、商貿等部會大臣及國家安全顧問訪中;科技副大臣甫於本月中旬訪中,另有消息指出教育大臣今年底前可望成行。
在中國巨型使館建案方面,今年10月底有英國媒體透過報導「提醒」閱聽眾,保守黨籍前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早在2018年擔任外交大臣時,即協助北京買下鄰近倫敦金融城的逾2萬平方公尺土地和二級古蹟皇家鑄幣廠舊址(Royal Mint Court),供中國興建使館。強生當時並對英中在對方境內的使館建案能夠「齊頭並進發展」表示期待。
相關報導或許可被詮釋為有助為現任工黨政府「解圍」。在中國駐英新使館建案遲未獲批准的情況下,中國也遲不放行英國在北京延宕多時的使館改建案。此外,「衛報」今天報導,數名知情人士指出,施凱爾能否順利訪中,恐怕取決於中國駐英新使館建案是否獲批准。
另一方面,近幾週陸續有前、現任英國情報官員公開表示,他們認為中國巨型使館建案的國安風險「可控」。這些官員提到,英國對各國駐英使館潛在的情報和間諜活動風險不陌生,而各國使館同時也得面對被「觀察」、監控的風險。
英國對內情報安全機關「軍情五處」(MI5)首長麥卡勒姆(Ken McCallum)曾於10月回應媒體提問時說,MI5有超過一個世紀應對國家安全風險的實務經驗,而這些風險的源頭也包括英國境內的外國使館,外界會預期MI5及英國其他情報安全機關擁有深厚的相關專業能力。
今年9月底卸任的英國對外情報機關「軍情六處」(MI6)前首長摩爾(Richard Moore)近日受訪時提到,英中勢必得找到解決方案,以利雙方在對方境內都能有適當的使館。他不鼓勵政治人物對間諜活動本身採取過度「道德主義」的立場,但一旦有人為外國從事不利英國的間諜活動,則勢必得為此付出代價。
MI6前副首長、資深對中情報專家殷克斯特(Nigel Inkster)本月初在一場國會聽證會表示,在實務上無法徹底預防外國使館從事各類情報活動的前提下,地主國僅能以「降低風險」為應對準則。既然中方已知悉英國政府意識到新使館預定地的地下電纜恐遭秘密監測,中方是否還會對電纜採取冒進行動,有待商榷。
殷克斯特另對英國媒體表示,考量各項監控技術日益精進,含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如今事實上皆避免以使館或領事館為情報活動基地。
另一方面,報導指出,英國政府擬在下個月批准中國駐英巨型新使館建案。此新使館將是歐洲境內規模最大外國使館之一,遭質疑恐成間諜活動大型基地,且使館預定地底下有重要電纜通過、鄰近敏感電信設施。不過,英國情報機關已表態相關風險「可控」。
根據英國天空新聞網(Sky News)電視台、泰晤士報(The Times)、衛報(The Guardian)等媒體報導,施凱爾(Keir Starmer)可能在明年1月或2月訪中,雖然行程仍未定案。
施凱爾去年7月就任,同年11月在20國集團(G20)巴西峰會期間首次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當時施凱爾即表達,希望一有機會即在倫敦或北京舉行由他及中國國務院總理共同領銜的英中雙邊正式高階會談。原本有消息指出,施凱爾擬今年秋天訪中。
儘管去年7月上台的英國工黨政府多次強調與中國建立「務實」、穩健關係的重要性,英中關係近幾個月仍因為國會共諜疑雲、中國巨型使館建案、中資對英國鋼鐵等敏感產業的控制等爭議,而時有波折。同時,英國政府也強調,加強與中方接觸往來有助雙邊「強健」溝通。
去年7月以來,英國已陸續有外交、財政、能源、商貿等部會大臣及國家安全顧問訪中;科技副大臣甫於本月中旬訪中,另有消息指出教育大臣今年底前可望成行。
在中國巨型使館建案方面,今年10月底有英國媒體透過報導「提醒」閱聽眾,保守黨籍前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早在2018年擔任外交大臣時,即協助北京買下鄰近倫敦金融城的逾2萬平方公尺土地和二級古蹟皇家鑄幣廠舊址(Royal Mint Court),供中國興建使館。強生當時並對英中在對方境內的使館建案能夠「齊頭並進發展」表示期待。
相關報導或許可被詮釋為有助為現任工黨政府「解圍」。在中國駐英新使館建案遲未獲批准的情況下,中國也遲不放行英國在北京延宕多時的使館改建案。此外,「衛報」今天報導,數名知情人士指出,施凱爾能否順利訪中,恐怕取決於中國駐英新使館建案是否獲批准。
另一方面,近幾週陸續有前、現任英國情報官員公開表示,他們認為中國巨型使館建案的國安風險「可控」。這些官員提到,英國對各國駐英使館潛在的情報和間諜活動風險不陌生,而各國使館同時也得面對被「觀察」、監控的風險。
英國對內情報安全機關「軍情五處」(MI5)首長麥卡勒姆(Ken McCallum)曾於10月回應媒體提問時說,MI5有超過一個世紀應對國家安全風險的實務經驗,而這些風險的源頭也包括英國境內的外國使館,外界會預期MI5及英國其他情報安全機關擁有深厚的相關專業能力。
今年9月底卸任的英國對外情報機關「軍情六處」(MI6)前首長摩爾(Richard Moore)近日受訪時提到,英中勢必得找到解決方案,以利雙方在對方境內都能有適當的使館。他不鼓勵政治人物對間諜活動本身採取過度「道德主義」的立場,但一旦有人為外國從事不利英國的間諜活動,則勢必得為此付出代價。
MI6前副首長、資深對中情報專家殷克斯特(Nigel Inkster)本月初在一場國會聽證會表示,在實務上無法徹底預防外國使館從事各類情報活動的前提下,地主國僅能以「降低風險」為應對準則。既然中方已知悉英國政府意識到新使館預定地的地下電纜恐遭秘密監測,中方是否還會對電纜採取冒進行動,有待商榷。
殷克斯特另對英國媒體表示,考量各項監控技術日益精進,含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如今事實上皆避免以使館或領事館為情報活動基地。
- 記者: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20日專電
- 更多國際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