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首枚自製軌道火箭發射失敗 升空僅14秒後墜毀

[周刊王CTWANT] 澳洲首枚完全由本土設計與製造的軌道火箭「鬩神星」(Eris)在歷史性的首度試射中升空僅14秒後墜毀,儘管未能成功進入軌道,但澳洲航太界仍視這次任務為邁向自主太空能力的重要一步。
根據外媒的報導,這枚由昆士蘭黃金海岸的吉爾摩太空公司(Gilmour Space Technologies)研發的火箭,於當地時間30日,從位於北昆士蘭鮑文的軌道發射場升空。然而不久後火箭即失去動力,墜落至發射區附近,現場升起滾滾白煙,未造成人員傷亡。
許多航太愛好者在現場或透過直播見證這次發射,包括YouTuber Josh Keegan(網名Aussienaut)。發射瞬間,他激動地喊道:「它走了!」然而喜悅僅持續幾秒,他隨即表示:「它沒了,推力不夠讓它繼續飛下去。這應該就是鬩神星的終點了。我們遇到了一朵雲,一切就此結束。」
儘管飛行時間不足一分鐘,吉爾摩太空公司仍對這次任務給予正面評價。該公司在事後聲明中指出:「對於首次試飛來說,這是一個強勁的結果,也是澳洲朝向擁有主權軌道發射能力的重要一步。」聲明也強調,這次試射提供了寶貴數據,將有助於後續改進。
執行長亞當吉爾摩(Adam Gilmour)在社群媒體表示,儘管飛行時間未達預期,但對於火箭成功離開發射台感到滿意,「我很高興看到它成功升空,當然,我也希望它能飛得更遠一些。」
這枚鬩神星火箭長23公尺、重達30公噸,機體配備多項感測器,吉爾摩太空公司希望藉此收集數據以改進後續設計。火箭原定於29日發射,因風速過大延後,5月曾有一次發射計畫亦未能實現。
這次試射獲得航太業界肯定,「一躍澳洲基金會」(One Giant Leap Australia Foundation)在社群媒體表示:「學習的唯一方法就是在失敗中前進。我們今天比昨天知道更多。」該基金會致力於推廣航太教育與產業發展。
吉爾摩太空公司近期也獲得澳洲政府500萬澳元資助,用於研發下一代液體火箭發動機。根據公司計畫,下一次發射預計在六至八個月內進行。
雖未成功進入太空,但這次發射象徵著澳洲朝向成為全球第七個具備軌道發射能力國家的道路上邁出關鍵的一步。吉爾摩太空公司強調,他們的目標仍然明確,就是打造澳洲的自主太空未來。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國際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