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後重拳出擊! 美司法部警告:躲關稅將吃上詐欺官司

「解放日」後重拳出擊! 美司法部警告:躲關稅將吃上詐欺官司
川普。(圖/達志/美聯社)

[周刊王CTWANT] 美國司法部近期加強對貿易關稅違規的打擊行動,針對那些試圖規避川普總統所設立關稅政策的企業發出警告。司法部表示,試圖逃避關稅的企業,未來可能面臨詐欺刑事起訴。雖然關於這些關稅是否合法,法院尚未有最終定論,但司法部表明將對可疑商品分類與虛報產地的行為展開調查,並啟動更積極的法律程序。

根據《Yahoo財經》報導,這項訊息來自司法部8月初發布的一則公告,公告指出,美國將不再依賴過往的行政處理手段,而是轉向由刑事司轄下新成立的「市場、政府與消費者詐欺單位」執行刑事訴訟。這項政策改變,連川普第一任期時都未曾如此明確展現。

司法部刑事司主管加雷奧提(Matthew R. Galeotti)早在5月的備忘錄中就曾預告,未來將把打擊關稅與貿易詐欺列為重點任務。

川普於2025年4月2日宣示加徵進口商品關稅,並將該日命名為「解放日」(Liberation Day)。不過,這項政策目前面臨多起法律挑戰。7月31日,美國上訴法院已針對總統關稅合法性的案件進行口頭辯論。而先前已有中小企業進口商在下級法院勝訴,暫時阻止全球關稅生效。此外,兩家玩具公司預計於9月30日,在哥倫比亞特區巡迴上訴法院再度挑戰關稅政策。

貿易律師夏皮羅(Robert Shapiro)認為,雖然關稅違規在過去通常以行政手段處理,但目前政府明顯釋出訊號,準備加重打擊強度。堪薩斯大學法學教授巴拉(Raj Bhala)則說,美國過去多將執法焦點放在中國、伊朗與北韓等敵對國家,如今則轉向針對國內與外企的逃稅行為。

在面對日益複雜的關稅執法環境下,專家指出常見的逃避手法包括:誤報商品分類、偽造產地、輕度加工轉報產地,以及透過其他國家轉運商品等。巴拉提到,這些手法在中國與柬埔寨等高關稅地區尤其猖獗。

目前,美國海關提供「自動商業環境系統」(ACE)供進口商查閱商品分類紀錄,但實際操作與解釋須仰賴專業知識,對於規模有限的企業來說,這意味著沉重的人力與資源負擔。

在可處罰則方面,若為詐欺行為,罰金上限可達貨品在美國市場價值;若為民事違規,則視情節輕重,最高處以低報稅額2至4倍的罰款。巴拉提醒,正式進口商若涉及虛假申報,有可能面臨牢獄之災。

夏皮羅最後強調,若涉及的是無意間的違規,讓司法部出馬起訴並不具經濟效益。不過,這波行動符合川普關稅政策的整體方向。正因為美國進口量龐大,政府若要有效推動新關稅制度,就勢必要強化執法與嚇阻手段。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