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擬設中國新大使館掀爭議 專家揭間諜風險「恐被竊聽電纜」

[周刊王CTWANT] 英國位於倫敦塔對面的舊皇家鑄幣廠計畫改建為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的爭議持續延燒,該建案若獲批准,將成為歐洲最大的中國使館,面積達兩萬平方公尺,預計包括文化中心與員工宿舍。不過安全隱憂、監控疑慮及人權問題,引發社區居民、異議人士及政治人物的強烈反對。
根據《BBC》的報導,曾任香港區議員的卡門劉(Carmen Lau)在2021年逃往英國,並獲政治庇護。她因反對港府政策被中方媒體點名、監控,甚至被港府以「煽動分裂國家」及「勾結外國勢力」為由兩度發出通緝令。近日她發現自己的照片被製成懸賞公告,提供港幣100萬元獎金,號召民眾提供她的行蹤,甚至鼓動將她「直接帶到中國大使館」。
卡門劉站在皇家鑄幣廠前表示,「我從沒這麼接近過這棟建築,這座新大使館象徵的是威脅,而非外交。」卡門擔心,使館建成後可能成為中國打壓異議人士的新據點。她提及2022年曾有香港抗議者在曼徹斯特的中領館外被強行拖入並毆打的事件,強調中方在境外的行為已引發國際關注。
除了人權與政治問題,更大的安全焦點在於潛在的間諜活動。舊皇家鑄幣廠的地理位置鄰近倫敦金融區,底下通過的光纖電纜連接著數百家金融機構。該建築過去曾是巴克萊銀行交易廳的一部分,內部亦設有瓦平電話交換局,這些設施可能成為情報收集的潛在目標。一名前美國政府安全顧問表示,「透過竊聽這些電纜,有機會截取高度敏感資訊,且幾乎不可能被察覺。」
倫敦政經學院的客座教授東尼特拉弗斯(Tony Travers)則認為,此類疑慮雖真實存在,但政府在做出決策時也需平衡政治現實。
該地點周邊居民也對此案表示強烈不滿,住在大使館預定地旁邊的馬克尼蓋特(Mark Nygate)指出,員工宿舍距離他家僅一牆之隔,憂心隱私權受到侵犯。他更擔憂,若大使館成為抗議目標或恐攻對象,整個社區將首當其衝。
自計畫提出以來,香港、西藏、維吾爾族社群及其他人權團體已舉辦多場規模達6,000人的抗議行動,反對使館落戶當地。
2022年當地市議會以安全和旅遊業影響為由,否決該規劃申請。然而2024年工黨上台後,中國在未修改計畫的情況下再次提交申請。
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Keir Starmer)在8月23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首次通話中,即被中方提出該項目議題。隨後外交大臣戴維拉米(David Lammy)建議,由副首相安吉拉雷納(Angela Rayner)將此案由地方移交至中央政府審核。
英國外交官彼得里基茨勳爵(Lord Peter Ricketts)指出,這反映出英中關係的「矛盾本質」,一方面中國是必要的經貿夥伴,另一方面卻是安全風險來源。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發表聲明,強調新館將「促進中英理解與合作」,並指控「反華勢力」利用安全理由干預計畫審議,稱此舉「卑鄙且不得人心」。不過包括保守黨資深議員伊恩鄧肯史密斯(Iain Duncan Smith)在內的批評者,則警告英國政府勿因經濟利益而「討好中國」。
中國問題專家、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曾銳生教授認為,即使擴建大使館恐有風險,但反過來也可能更容易集中監控中方行動。他指出,中國「務實至上」,不太可能因為建館案受阻就改變對英經貿策略。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國際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