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智庫警告:伊朗政權瀕臨崩解 「治理真空」恐引發國家內戰

英智庫警告:伊朗政權瀕臨崩解 「治理真空」恐引發國家內戰
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圖/美聯社/達志)

[周刊王CTWANT] 英國智庫亨利傑克森協會(Henry Jackson Society)最新研究警告,伊朗政治體制正處於臨界點,在內外壓力交錯下已出現崩解徵兆。報告直言,最嚴重的後果恐是政權垮台後留下治理真空,進而將社會推向內戰。

根據《紐約郵報》報導,亨利傑克森協會發布的報告指稱,聯合國統計顯示,德黑蘭今年已執行近900起死刑,執法方式被形容為「用來製造恐懼」。報告認為,若崩潰無法避免,外部與內部行為者必須確保過渡「快速且無痛」,避免真空引爆大規模流血衝突。同時強調,伊朗統治菁英仍緊扣「伊朗革命」的正當性敘事,將核計畫與對外代理行動視為政權存續的核心。

研究將風險歸納為兩條線:其一是最高領袖哈米尼體制力圖「重建核計畫」,並持續輸出代理人與恐怖活動;其二是國內社會對高壓統治與經濟困境的不滿情緒。文件援引6月以色列在美國協助下針對伊朗核設施的定點攻擊,評估雖削弱當下能力,但無法根除整體威脅。

在內政層面,研究描繪出一個「文化上追求自由、渴望鬆綁」的反對派樣貌。不過,當局在資源與鎮壓上的優勢仍然顯著,使文化反抗與經濟不滿互相放大,系統性風險持續上升。

報告認為,若能在體制崩落前備妥清晰過渡藍圖,將有助於凝聚反對派,並把社會動能導向有序更替,而非無序對抗。願景層面,研究將「避免治理真空」視為唯一可接受的路徑,包括過渡管理、公共安全維持、國家資產與核設施管控,以及最低限度的外交政策延續。

報告也指出,短期挑戰包括「6月定點攻擊」後的核研發遞補、代理網絡調整與鎮壓節奏;中長期則取決於人民對死刑規模與經濟困境的怒氣,是否能轉化為制度性變革。

研究總結,伊朗當前局勢並非單一事件造成,而是司法、人權、經濟與安全多重壓力長期累積的結果。若要同時消解對國際社會與國內民眾的威脅,唯一可行的方案是提前設計過渡機制,將治理真空降到最低,讓社會不滿透過制度管道化解,而不是讓街頭與槍聲決定下一階段秩序。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