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氣勢與壓迫感介入!日本特殊服務「租借可怕的人」 爆紅後隨即宣布收攤

以氣勢與壓迫感介入!日本特殊服務「租借可怕的人」 爆紅後隨即宣布收攤
日本業者主打出租可怕的人。(圖/翻攝自官網 rental-kowaihito)

[周刊王CTWANT] 在日本服務業中,「租借○○」早已不是新鮮事,從「租借女友」、「租借朋友」到「什麼都不做的人」,各種滿足孤獨、陪伴或情境需求的服務層出不窮。近期更冒出一項話題性十足的衍生服務「租借可怕的人(レンタル怖い人)」。但該服務在網路爆紅之後,隨即馬上宣布收攤。

綜合日本媒體報導,這類服務標榜能以「外表的壓迫感」介入人際糾紛場景,無論是分手談判還是店內鎮場,只需有人「靜靜坐在身邊」,就能改變氛圍。但隨著爭議擴大,業者於8月31日晚間6點透過社群平台X上突宣布結束營運,只留下「因諸多事由,本服務已結束」的短訊,未解釋任何細節。


以氣勢與壓迫感介入!日本特殊服務「租借可怕的人」 爆紅後隨即宣布收攤
業者突然宣布停止服務。(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 rentalkowaihito)

業者的官方網站先前說明,該服務的定位是「出租外表具有壓迫感的人」,適用於霸凌現場、棘手的人際關係,甚至單純的「想有人陪在身邊」。收費為30分鐘2萬日圓、3小時5萬日圓,並聲稱「多數案例30分鐘內就能解決」。這樣的定價與話術一度在網路上掀起激烈討論。

一名女性在部落格分享,她為了與具暴力傾向的前男友徹底分手,透過SNS找到一名「眼神銳利、話不多」的男性同席。整場談話對方幾乎不發聲,但前男友態度明顯收斂,最終讓分手談判順利結束。

類似概念也出現在店內「鎮場」,就像「租借什麼都不做的人」透過靜坐影響氣氛,把角色換成「看起來很兇的客人」盯著滋事者,同樣能產生無形壓力。

但「看起來可怕」與「真正可怕」之間存在必要界線。若執行者真的涉入暴力,不僅委託人可能反受威脅,還可能觸法。業者強調價值在於「零暴力、零接觸」,僅靠氣場演出製造壓力。

報導中提到,爭議點則在灰色地帶,若接受「替我報復」「幫忙復仇」等委託,就可能違法;若被鄰里誤認為「暴力團關係者」,恐遭舉報。而長期扮演「讓人害怕的角色」對執行者心理也可能帶來副作用。

心理層面上,這種服務反映了一種外借的防衛機制:當事人缺乏安全感時,希望有人「站在自己這邊」,哪怕全程無言,也足以改變互動權勢。但這樣的演出需要清楚的邊界與規則,否則可能從降溫工具變成施壓手段。

服務喊停後,社群反應兩極,有人調侃「從爆紅到收攤太快,反而更可怕」,也有人表示「本來想試試看,結果沒機會了」。更多討論則集中在三個面向:委託人是否把風險外包給陌生人、執行者如何自保、社會對「以演出之力補位」的容忍度。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