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0月推「K簽證」 鎖定海外理工科人才搶H-1B替代市場

中國10月推「K簽證」 鎖定海外理工科人才搶H-1B替代市場
中美角力的情況,仍在國際各方面持續上演。(圖/達志/美聯社)

[周刊王CTWANT] 中國大陸自10月1日起正式啟用「K簽證」,對象為海外理工科(STEM)青年畢業生,允許他們無需雇主聘用即可入境、居留與工作。此舉被外界視為北京在中美科技競爭下,藉簽證政策降低門檻吸引國際人才,與美國近期提高H-1B簽證申請成本形成鮮明對比。

《路透社》報導,K簽證由中國大陸當局於今年8月宣布,10月1日正式上路,主要鎖定海外理工科(STEM)年輕畢業生,允許他們在中國就業與居住,即便尚未獲得聘用機會。美國愛荷華州的律師馬特蒙特爾-梅迪奇(Matt Mauntel-Medici)表示「這個情況具有很強的象徵意義,美國在H-1B簽證設置更多障礙,中國卻在降低門檻」,形成鮮明對比。

美國川普政府稍早宣布,企業如要申請H-1B簽證,須支付每年10萬美元(約新台幣305萬元)的費用。事實上,H-1B原本就是名額有限、需雇主擔保的抽籤制,額度每年僅8.5萬人,新規更可能讓首次申請者卻步。地緣政治戰略首席策略師麥可費勒(Michael Feller)表示,「美國在 H-1B簽證問題上無疑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而中國推出K簽證的時機恰到好處。」

來自四川大學的印度學生比卡什卡利達斯(Bikash Kali Das)指出,「對於尋求靈活、簡化簽證的印度 STEM專業人士來說,這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選擇。」印度去年是H-1B最大受益國,占比達71%。

不過,專家也提醒,K簽證細節仍相當模糊。中國大陸政府文件僅提及申請人需符合「年齡、學歷與工作經驗」等條件,但未明訂財務誘因、就業協助、永久居留或家屬團聚等配套措施。此外,中國原則上並不提供外國人入籍,語言障礙和地緣政治也可能成為限制因素。

部分分析師認為,北京政府推動新式簽證,主要仍是為在中美競爭中搶得先機。費勒說,「如果中國能吸引到哪怕一小部分國際科技人才,就能在尖端技術上更具競爭力。」與此同時,包括南韓、德國與紐西蘭在內的多個國家也正在放寬移民政策,爭奪國際高技能人才。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