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登山季不再!喜馬拉雅秋季暴雪頻傳 專家:季風延後正改寫傳統氣候

黃金登山季不再!喜馬拉雅秋季暴雪頻傳 專家:季風延後正改寫傳統氣候
喜馬拉雅山。(圖/達志/美聯社)

[周刊王CTWANT] 過去,秋天的喜馬拉雅山有著晴朗的天空、乾冷的氣候與壯闊的雪峰景色,是登山者選擇在此時挑戰聖母峰(Mount Everest)的主要原因。但近年來,季風似乎延長到秋季,氣候專家觀察到極端降雨與暴雪事件幾乎每年都出現,讓原本被視為「黃金登山季」的10月,成為潛藏風險的月份。

根據《BBC》報導,上週末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讓數百名登山客受困在聖母峰東側超過4,900公尺的高海拔地區。

中國國營媒體消息指出,截至7日傍晚,約600名遊客被成功撤離,但仍有1人因低體溫與高山症喪生。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尼泊爾(Nepal)一側,一名南韓(South Korea)登山者於梅拉峰(Mera Peak)遇難。暴雪同時摧毀通訊設施,使得外界數日後才得知災情。尼泊爾當局估計,過去一週山崩與山洪已造成約60人死亡。

尼泊爾水文與氣象局(Nepal Department of Hydrology and Meteorology)副局長施雷斯塔(Archana Shrestha)表示,近十年來,季風幾乎每年都延續至10月第二週。她形容這種變化「在短時間內帶來破壞性的降水」,使氣候更加難以預測。這場10月初的暴雨與降雪事件,正是季風尾聲與西風擾動(westerly disturbance)交互作用的結果。

對登山嚮導與旅遊業者而言,這樣的氣候變化造成實際衝擊。登山嚮導夏爾巴(Riten Jangbu Sherpa)說,10月原本是最適合登山的季節,如今卻愈來愈常被暴風雪打亂計畫,「風暴來得又快又猛,讓整個健行與登山產業陷入困境」。

來自拉薩(Lhasa)的旅行社代理人帕桑(Passang)也坦言,「9月與10月過去是最穩定的時節,如今卻會突然出現低溫與暴雪,我們無法再向客戶保證天氣狀況」。

上週的風暴證明這些擔憂並非多慮。聖母峰東側的大雪讓登山路線全被掩埋,氣溫驟降、能見度降至危險程度。部分登山者表示,即便穿著厚重裝備仍被凍得無法行動,甚至徹夜鏟雪以防帳篷被埋。救援行動出動犛牛與馬匹開道,才避免更嚴重的傷亡。一位曾多次登頂的資深登山者也提到「我從未看過這樣的天氣變化。」

氣象專家認為,全球暖化是背後主因之一。氣溫升高讓空氣中水氣含量增加,導致短時間內爆發性降雨與降雪的情況更常見。英國雷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氣象學家迪奧拉斯(Akshay Deoras)表示,當來自地中海(Mediterranean)的西風擾動與季風暖濕氣流相遇,就會「有效地加速」暴風形成。這些低氣壓系統過去通常在12月至3月出現,如今卻提前至秋季與季風尾端交錯,造成極端氣候頻發。

尼泊爾氣象局指出,10月初的暴雨與降雪正是由西風擾動推動孟加拉灣(Bay of Bengal)低氣壓東移所致。科學家更在《自然》(Nature)期刊發表研究指出,氣候變暖已改變了青藏高原(Qinghai-Tibet Plateau)的氣候結構,使其逐漸轉向「溫暖潮濕型」,導致更多暴雪與雪崩事件。

長期觀察者警告,這樣的變化代表登山季節的可靠性正在消失。阿爾卑光探險公司(Alpenglow Expeditions)首席嚮導塔爾博特(Logan Talbott)說「我們再也不能假設每個季節的天氣會相同。如今,彈性的行程、即時的判斷與有經驗的領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